卻說張飛問郭亮何必遠處沽酒,郭亮說芒碭山西北數十里處杜店所釀杜康酒,天下聞名,趁前去沽酒機會,順便插入杜康造酒一段歷史傳奇佳話。

古時候,禹繼舜做了部落首領,又疏遠了用野果造酒的儀狄,後來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

啟死後,兒子太康即位。

夷族酋長后羿利用夏民怨恨,奪取安邑,拒絕太康回來,自己做了君長,號稱有窮氏。

后羿依仗善射,不過問政事,卻信用伯明氏壞兒子寒浞為相,結果被寒浞買通自己家奴所殺。

寒浞殺死後羿仍不甘心,油炸后羿,讓后羿的兒子吃其肉。

兒子不忍心吃父親,結果被殺死在窮門。

寒浞侵襲了后羿妻室,立仲康為君,一邊派自己的兒子澆和殪滅掉了斟灌、斟尋二氏,一邊命兒子過澆去殺仲康兒子相。

相攜帶剛婚不久的妻子後緡逃到帝丘,相知妻子後緡已懷身孕,想留存一根,以繼宗廟。

等過澆帶人追殺過來,相尋一木棒攜妻走到牆角,撞開一洞,讓妻從洞中爬出,然後把洞堵好,轉身衝向追殺過來的歹徒,奮力拼搏。

怎奈寡不敵眾,被亂棍打死。

過澆驗其正身,取其首級,回覆父命。

後緡自牆洞逃出,頭頂劈雷閃電,腳踏荒澤泥濘,顧不得狂風暴雨,辨不得東南西北,深一腳,淺一腳,藉著閃電朝前奔跑。

及至天明,風停雨住,後緡卻再也無力行走,臥躺在地。

正好遇到失散的陪嫁家奴姒盤來尋,才揹著後緡逃回孃家有仍部落(今山東濟寧一帶),見了父母,痛哭不已。

有仍酋長嚴禁上下人等走漏訊息,吩咐打掃院落,安頓後緡正房住下,將一僕女配給姒盤,住東屋守衛。

不久,後緡生一子,酋長為了避免追殺說:“此子乃姒姓一條根。根即杜也,不如就叫他姓杜名康,取生根、發芽、長成一棵大樹、康復夏朝之意,等長大後再恢復本姓。”

後緡與母親聽了都點頭稱是。

酋長又把姒盤、僕女叫至跟前,說:“為方便起見,姒盤更名杜盤。”令其好生伺候後緡母子。

一年以後,杜盤與僕女也生一子,取名杜復。

後來寒浞曾兩次派人來查,上下人等都說夏相的女人不曾回來,只有一個姓杜的親戚在這裡住著,生了兩個兒子。

杜康慢慢長大,出落得一表人才。

後緡乃酋長之女,夏王之妻,識詩文,通時藝,天天孜孜不倦教導杜康。

杜盤更是把杜康當作自己親生兒子一般看待,夜夜教杜康、杜復練習武藝。

杜康聰明過人,過目成誦,悟性極高,對杜盤所教一招一式常能舉一反三。

杜康到十三歲時已文才天縱,武藝精湛,滿腹經綸。

杜復小杜康一歲,生得豹頭環眼,虎背熊腰,白天也和杜康一起跟著後緡識得幾字,怎奈他生性好動,只好習武,不願學文,杜盤夫婦也不去管他。

杜康、杜復雖性格不同,但卻親如兄弟,情同手足,不分主僕,真可謂“不是同根生,賽過親弟兄。同師學技藝,一虎伴一龍。”

酋長見杜康漸漸長大,能文善武,想讓其經些風雨,見些世面,免得來日不諧世事,難當報仇復國大任。

酋長知道部落所以生存,全靠農耕和牧獵,就叫杜康當一牧正,管理放牧。

杜康帶杜復到北山就任,兩年間,牛增五百頭,馬增四百匹,驢增三百五十頭,羊增二千二百隻,有仍部落上下無不誇讚杜康,酋長夫婦愈加喜愛這個外孫,時常派人將些果酒送至山上。

杜康不肯獨享,往往按功勞大小,分賞給眾人,深得愛戴。

杜康、杜復將杜盤所授武藝日日練習,並摻以野獸跳躍奔逐之式,其招絕險莫測,還把平時教牧童戲演的陣法貫通拼連起來,創練了四四一十六種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