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曹操親率大軍征討袁術,兵至豫州界,劉備早引兵來迎,獻上韓暹、楊奉首級。

曹操驚問:“如何斬得二人首級?”

劉備說:“呂布令二人權住沂都、琅琊,不想二人在兩地縱兵搶掠,百姓怨恨,才設計擒獲。”

曹操說:“殘害百姓,除之當然。”

劉備備說設“鴻門宴”擒獲二人經過後說:“本欲將其擒獲,獻給孟德處置。不想二賊卻穢言惡語誹謗孟德,吾一怒之下,將其斬殺,特來請罪。”

曹操想起楊奉舉薦自己之事,唏噓一陣:“玄德為社稷除害,何罪之有?”

曹操遂厚勞劉備,與劉備合兵一處至徐州界,呂布出迎。

曹操善言撫慰,封呂布為左將軍,許諾還都後更換印綬,呂布大喜。

曹操分呂布一軍在左,劉備一軍在右,令夏侯惇、于禁為先鋒,親統大軍居中,號令各軍沿途不得侵擾百姓,浩浩蕩蕩向壽春進發,攻打袁術。

曹操大軍一路至壽春界首,袁術率軍迎戰,卻被曹軍打得大敗,退回城中。

袁術見呂布引兵攻打東面,劉備引軍攻打南面,曹操自引軍攻打北面,形成三面圍攻之勢,非常驚慌,急聚眾商議。

楊弘獻計說:“連年災荒,眼下城中糧草無多,難以供養這麼多軍兵所需。今大軍壓境,壽春三面受敵,難以拒敵。不如留軍據守,不可與戰。敵軍遠道而來,糧草難以供應,久必生變。陛下且統領御林軍渡淮河,暫避其銳。”

袁術依計,留李豐、樂就、梁剛、陳紀領十萬兵馬堅守壽春,自引其餘將卒攜帶庫藏金銀珠寶,渡淮河而去。

曹操率軍三面攻打,袁軍堅守不出,雙方對壘,相持不下。

且說孫策聞知議郎王誧到來,急忙迎入。

王誧先轉達了曹操問候,然後展讀漢獻帝的詔書,任命孫策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並命其與呂布、陳瑀等一起討伐袁術。

孫策拜謝,但覺得自己統領這麼多兵馬,騎都尉職務有點偏低,想得到個將軍封號,於是使人向王誧透露了這個意思。

王誧來時已經得到曹操授命,當即以皇帝名義宣佈孫策權代明漢將軍。

當時,陳瑀軍駐海西(今江蘇東海),孫策按詔書要求,整頓兵馬,要去與呂布、陳瑀會面,謀劃軍機,參同形勢。

但當他率軍走到錢塘時,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原來陳瑀想要乘機奪取孫策的地盤。

陳瑀,字公瑋,下邳淮浦(今江蘇漣水西)人,歷任議郎、揚州刺史、吳郡太守、安東將軍。

陳瑀接到詔命,讓其與孫策、呂布一起配合曹操討伐袁術,他卻派人秘密渡江,拿著三十多個印信給丹陽、宣城、涇縣、陵陽、始安、黟縣、歙縣等地的大帥祖郎、焦已及吳郡烏程縣(今浙江吳興南)嚴白虎等,讓他們作為內應,等孫策部隊一開拔,馬上攻取其郡縣。

孫策發現這一陰謀後,大怒,派呂範、徐毅統兵直撲海西,大破陳瑀,俘獲他的將士、妻兒親屬等共四千多人,陳瑀往北逃奔袁紹。

孫策因應付這一突發事變,因此耽擱,未能及時趕往壽春合圍袁術。

卻說曹操攻打壽春,催軍速戰。

怎奈李豐等閉門不出,相持日久,十七萬大軍每天消耗糧食浩大。

諸郡災荒,百姓自不飽腹,加上曹操軍紀嚴明,不準搶掠,糧食將盡。

督糧官任俊自曹操起兵,一直跟隨籌集運送糧草,盡心盡力。

任俊為人寬厚有度量,饑荒時,時常收留撫卹朋友遺骨,遠近貧困親戚都受到他的接濟,其信義為人稱道;能夠看到事情本質,每次向曹操陳述事情,有條有理,經常受到讚許。曹操對他非常親密信任,將從妹嫁給任俊為妻。

今見軍中缺糧,作為曹操妹夫,任俊非常焦慮,急令部將持書至家鄉中牟,讓時任縣令的堂弟任峋籌集糧食送往軍中。

當時中牟也遇災荒,任峋連天加夜,千方百計籌集糧食五十車,隨部將運至軍中,卻是杯水車薪。

曹操又致書孫策,借得糧米十萬斛,依然不敷支散。

任俊無奈,只得依實稟告曹操。

曹操說:“兵多糧少,恐難持久。汝當想法,權解一時之急。”

任俊回營,獨自徘徊,愁眉不展。

部下倉官王垕在中牟時就跟隨任俊,為其心腹,後隨任俊響應曹操,管理軍糧,不曾有過差錯。

王垕見平時大度的任俊犯愁,獻計說:“可將大斛破一為二,用小斛分發軍糧,可延長時日一半。”

任俊說:“剋扣軍糧,違犯軍法,軍士嗟怨,丞相必然怪罪,到時恐怕難免咎罪。”

王垕說:“事至如今,能緩一步是一步,至於其它,以後再說。”

任俊沉默未語,未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