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之中,最先出場的是紀和,他的刀法大開大合、剛猛霸道,就連宋一刀,都曾評價過,天下善用刀之人,紀和算一號人物。

宋一刀這種鼻孔朝天的人物,都認可過,可見紀和刀法必有過人之處。

但陳秋銘卻又打算用絕招了,《不死印法》就算能利用生死二氣的轉換補充真氣,但補充肯定不能完全彌補消耗,何況紀和還是擅長硬拼之人。

陳秋銘不打算和紀和硬拼,最後面對端木汐汐,最少要給自己保留六層以上的真氣,否則最後久攻不下,真氣消耗殆盡,今天只能功虧一簣。

人命關天,陳秋銘不得不謹慎。

用不死七幻真氣消耗也很大,但要是一招能解決問題,總比正常纏鬥划算。

兩人站定,紀和已拔刀在手,蓄勢待發,一旦出手,必然是驚人的一刀。

陳秋銘將劍還給了楚天,身體微躬,體內真氣瘋狂旋轉,剛才對楚天使用了五層功力,這一次,陳秋銘打算用八成。

紀和一句場面話都沒說,突然整個身體一個迴旋,照著陳秋銘的方向劈出恐怖的一刀,刀氣所過之處,無可阻擋,置身於刀氣之下,彷彿任何人任何東西,都會被劈成兩半。

陳秋銘暗贊,難怪能得到宋一刀的認可,這一刀,已經觸控到“勢”,更摻雜了精神攻擊,使人心生畏懼,不自覺生出不可力敵之錯覺。

但陳秋銘絲毫不受影響,醞釀許久的《不死七幻》第四式——以卵擊石轟出,與紀和的刀氣正面相撼。

在外人看來,陳秋銘的這一招平平無奇,一拳似乎軟弱無力地緩緩擊出,跟剛猛霸道的刀氣相比簡直是以卵擊石,但結果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轟隆”一聲狂響,陳秋銘退了五步,紀和卻如被踢飛的皮球,飛出數丈之遠,還狠狠地砸在一座假山上,倒地吐血,傷勢居然比之前楚天還要重,站都站不起來。

剛才楚天沒有硬拼,還運功抵擋了,這一次,不但是硬拼,陳秋銘為了穩妥,還加到了八成功力,紀和受傷再正常不過。

陳秋銘再次震撼到了場上諸人,一時間又鴉雀無聲,就連原本身後涼亭中坐著的珞小小,都站起來,眼睛瞪得老大,看著紀和的方向發呆。

陳秋銘稍稍緩和了一下體內翻騰不已的真氣,朝著端木汐汐和張衝的方向一攤手道:“請。”

連勝七場!

陳秋銘甚至都沒受傷,在場的人面面相覷,相顧駭然!

張衝緩緩站了出來,所有人的目光,匯聚到他的身上。

道教是大唐王朝的國教,在這個時代影響力甚至超過了佛教,擁有上千萬信徒。龍虎山天師府張家,在整個道門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身為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十七世子孫,又是當代天師張晉之子,張衝論身份地位,其實相比端木汐汐絲毫不差。

就算端木汐汐有可能是下一任慈航劍齋的齋主,張衝也有可能是下一任天師。

每一任天師,都是皇帝親自冊封,見官不拜,見帝不跪,就算朝中重臣或者手握重兵的節度使,見了天師都要客客氣氣。

千萬信徒豈是開玩笑?

之所以排在端木汐汐之下,聽從調遣,也許是人家謙虛吧,但端木汐汐也得躬身俯首,客客氣氣請他出戰。

張衝三十歲許,儀表堂堂、氣宇不凡,一套普普通通的灰色道袍,卻被他穿出了風度翩翩的感覺,著實令人難生惡感。

張衝稽首說道:“龍虎山道士張衝,請陳小哥賜教。”

道教的稽首禮,可不是臣子見皇帝,還要三跪九拜,而是雙手抱拳舉過眉心,彎腰回來再從舉過眉心,這是道教表示尊敬的禮儀,顯然陳秋銘的實力贏得了張衝的尊重。

陳秋銘也連忙彎腰拱手抱拳道:“陳某萬不敢當,張道長,請。”

張衝卻不急著拔劍,繼續說道:“這一場,貧道想與你比劍,貧道自創三式劍法,至今還未對人使過,只要你接下,貧道自動認輸。”

貌似簡單,陳秋銘卻面色凝重,這三式劍法,必然驚天地、泣鬼神!

既然是比劍,陳秋銘只好再次向楚天借劍,劍身一擺,劍尖朝下,陳秋銘緩緩說道:“張道長,請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