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章 錦馬超的大意(第1/2頁)
章節報錯
袁熙對馬超印象極差,認為他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是個除了武力值高和長得帥外,一無是處。
三國演義是小說,已經把他美化了,可還是能從蛛絲馬跡中看出他的混蛋。
更別說真實的歷史上,馬騰之死完全是他造成的,曹操從未想殺馬騰,馬騰也從未接過什麼衣帶詔。
正是他明知道自己父親和兩個弟弟在許都當官,還跟殺母仇人韓遂聯盟舉兵反曹。
曹操痛下殺手,殺了馬騰、馬休、馬鐵等馬氏一族。
兵敗後投奔張魯,又是不顧自己親侄兒在張魯那投降劉備。
結果不用說,他那可憐的侄兒被張魯砍了腦袋,難怪馬家大將龐德寧願投降曹操,也不願跟他。
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直到舉世皆敵後才開始後悔,也是他命好,最後投靠的主子是劉備那以仁德著稱的,他才得以善終。
且說魏延到了幷州,馬騰已經攻進上黨郡,跟高幹大軍大戰半個月了,幷州軍連敗兩場,退至壺關,憑藉險隘堅守。
魏延的到來讓士氣為之一振,當晚商議後決定明日由魏延正面對敵,張白騎策應,高幹親率烏桓騎兵等待時機。
這一支烏桓騎兵原屬於冀州的烏丸騎,原本是牽招率領的,從烏桓人中招募而來的,不是友軍,而是純屬於袁家軍隊序列的軍隊。
漢末諸侯中,也只有袁紹手下有烏桓騎兵,這是地理位置的原因,幽州幷州烏桓部落太多了。
這些小部落的烏桓人,逐漸在漢化,更願意加入袁家大軍,甚至屠殺烏桓他們也是急先鋒。
幷州大戰開始時,袁尚派他們過來支援高幹,只是主將不再是牽招,而是袁術手下舒邵。
舒邵名聞天下,散盡軍糧十萬擔救百姓,袁術氣的要殺他,最終被他的義舉感動,反而提拔他為阜陵長。
袁術死後舒邵迴歸老家陳留郡,不願事曹,半年前袁熙揚名後,他才北上幽州投奔,算是全了跟袁家的君臣之義。
讓他領烏桓騎兵,主要是看中他的管理才能嗎,至於上陣衝鋒,袁熙可不敢,白損失一個人才,不心痛才怪。
此次帶兵來幷州,他也是把指揮權交給高幹,自己在旁邊出謀獻策。
……
次日魏延陳兵壺關前倚城列陣,背靠壺關,刀盾兵在前,長槍兵緊隨其後,最後是三千弩兵,典型的方陣,看不出有何出奇之處。
馬騰聞聽壺關出關列陣,高興的對大家說:“看來高幹撐不住了,只能死戰挽回敗局,諸位此戰該奮勇爭先,一舉擊潰他們,幷州唾手可得矣!”
馬超一聽連忙請戰,馬騰看了看其他人,也都是鬥志昂揚,不禁開懷大笑道:“超兒為先鋒,令民佐之,為父給你三千騎兵,諸位隨我壓陣。”
不怪馬騰小看袁軍,之前連戰皆勝大家心氣都上來了,加上魏延所領的全是步軍,他又不知道這是幽州兵。
三千西涼鐵騎,戰場上對付五千步軍,這已經是看得起對方了。
等到兩軍面對面擺開陣勢後,龐德才發現不對勁,連忙叫住想要馬上出擊的馬超道:“大公子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