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兵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

隨著袁熙緩緩念出郭嘉的十勝十敗論,荀諶一臉驚愕的不可思議,他當然知道這是郭嘉寫給曹操的,但並未流傳外面呀。

十勝十敗是郭嘉初見曹操時的敲門磚,曹操自不會跟外人說,可別忘了郭嘉跟荀家的關係。

當初郭嘉出山並不是去曹操那,而是跟著荀諶投靠袁紹的,兩家通家之好,郭嘉跟荀彧最是要好。

世人皆以為郭嘉是寒門出身,其實是大錯,郭嘉出身潁川大族郭氏,同樣是世家子,只不過他是旁支罷了。

袁紹身邊的郭圖才是郭氏嫡支,兩人其實是一家人,還沒出五服的從兄弟。

鬼靈精的郭嘉在袁紹這呆了幾年,不被重用,但其實袁紹也沒虧待他,只是像他這種心高氣傲之人,不被重用豈能甘心。

加上郭圖的存在,更是讓他不願伏低做小,就像紅樓夢中的賈環在賈寶玉面前不自在,因而離去找自己的好友荀彧。

深知他出色的荀彧,合夥程昱把他舉薦給曹操,時間正是官渡之戰前夕,郭嘉於是寫了這勝敗之論,一來展示自己的才華,而來以安曹操的決心。

這篇文章並未流傳,但荀諶豈能不知,官渡之戰後他回家隱居了兩年,荀彧、荀攸可都回家勸過他投效曹操的。

自家兄弟子侄在一起,除了勸說外,一些不算機密的重要文章也會交流,何況袁曹之爭那時已經落下帷幕。

說起郭嘉的遠見也是正常,至於曹操為何不公開這勝敗論,不是為了保密,而是袁紹沒死之前他也不願落人口實。

要知道這篇文章,通篇都是蔑視袁紹的語氣,真從他這流傳出去,世人如何看待他,君子絕交不出惡聲,他可不敢被天下人看成小人。

因此袁熙是如何知道的,荀諶百思不得其解,但又不好問。

若是袁熙在曹操身邊埋下釘子,那可是最高機密了,這種事荀諶才不想知道。

頂級的謀士不僅善於謀劃對付敵人,更善於謀劃自身安全,賈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荀諶自然也會為自己謀身。

“主公之意是要改變自身繁複的禮儀,待天下安定後再言其他是吧?”

荀諶眼神一動,不再關注袁熙如何知道,問出這話的語氣已經有了贊同的意思,但同樣也保留自己的意見。

在他看來袁紹的禮儀繁複其實不算缺點,郭嘉說這些只不過是為了增強曹操的信心罷了,並不能左右那場戰爭的勝負。

官渡之戰真正失敗的原因他是最清楚的,不是袁紹多禮,而是因為優柔寡斷,又聽不進正確的建議。

若是當初肯聽田豐的,郭嘉謀略再出色,曹操都得死無葬身之地,這是實力上的差距。

其實就算沒聽田豐建議,烏巢一把大火燒了袁軍的糧草,只要袁紹能穩住心態,還是能夠逼退曹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