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章 是妖人就要蠱惑聖聽(第1/4頁)
章節報錯
夜。
“陛下,我可以明白的告訴您,這就是以後的大明朝。”
楊豐看著朱元璋。
這還是上次承天門前他殺貢使之後兩人第一次單獨見面。
當然,也不完全是單獨。
畢竟人家女兒還在,但除此之外楊豐的這間辦公室裡真沒別人,因為兩人討論的事情機密等級,別說是錦衣衛,就是親信太監都不能聽。
太監也是不保險的。
朱元璋死了,太監們可是還得活下去,那麼利益需要時候一樣存在洩密的可能,再說朱元璋自己都不敢保證自己身邊的太監們,到底有沒有被收買了的,收買太監盯著皇帝,本來就是歷代大臣的基本操作,那麼多太監誰知道有哪個被收買,所以就算太監也不敢完全信任……
準確說皇帝就沒有可信任的人。
要不然皇帝都自稱孤家寡人,他們真就是孤家寡人。
對任何人都不能信任。
皇帝御下本來就不靠信任,而是靠監督制衡。
靠權術。
而現在他跟楊豐談的,正是關係大明未來朝廷格局的,某種意義上是大明未來的路線問題了,這種事情可是必須絕對保密。
“您要建立一個文官政府,這個是沒錯的,我們那時候都是文官政府。
您選擇儒家的確也沒錯。
畢竟您也沒別的選擇,這時候比爛的話,儒家的確是最不爛的,和其他那些亂七八糟比起來,他們的確是目前最合適選擇。
但是。
您不應該獨尊。
是的,您留下了制衡的。
以武將制衡文官,以勳貴制衡士子。
但太少了。
以勳貴制衡文官,以文官制衡勳貴,看起來的確不錯,但任何朝代勳貴都是初代強,然後是逐漸衰弱,畢竟他們不衰弱,皇帝也很難安心。而文官從來都是逐漸變強,畢竟和平時期武將勳貴很難有用,而治理國家的文官才是重要的,同樣皇帝也不怕他們會造反。
然後此消彼長,平衡逐漸打破。
而您現在的科舉制度,又完全淪為儒家取士,您的文官就是儒家,最後強勢的文官集團,事實上變成了強勢的儒生集團。
他們成了一個聲音說話的。
您的第二代後期就已經不得不開始啟用宦官以彌補勳貴的不足。
但勳貴越來越不行。
您的後代不得不逐步加重對宦官的依賴,直到最後只剩下以宦官來制衡文官這一個選擇,這樣就成了您最不想看到的宦官干政,而一直髮展到巔峰,就是那個魏忠賢。他那時候的皇帝其實很聰明,雖然被後世嘲笑為玩物喪志的木匠皇帝,但實際上就是因為不想直接與文官對抗,所以把魏忠賢推出做一條咬人的狗。然後自己做個不理朝政的昏君,讓他在外面賣官鬻爵以確保財政,讓他收乾兒子把持朝政以制衡被稱為東林黨的清流集團。
說到底就是因為他已經根本沒有別的選擇。
您從一開始就給他們挖了坑。
他們跳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