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鎩羽而歸(第1/2頁)
章節報錯
眼見朱棣便要策馬向前,伴隨身側的朱權左手疾伸之下抄住了汗血馬的馬韁繩,沉著臉喝道:“參政鐵鉉何在?即是率軍民歸順,如何這般託大?還不來參見本王?”他內力深湛下語聲不怒自威,在城門洞這般狹窄處喝問之下,將朱棣,紀綱等眾人震得耳中隱隱作響.
朱棣也是慣經風lang之輩,耳聞朱權厲聲喝問,對面遠處的盛庸略微猶豫之下雖則言辭懇切,心中也難免起了疑心,怒喝道:“盛庸,鐵鉉,爾等即是誠心歸順,何不率領全城官員來見本王,如此這般究竟是何用意?”
鐵鉉矗立於城門樓上千斤閘的絞盤之側,耳中聽得朱權清晰的語聲,以為兩人已然入城,當即伸手奪過一個士卒手中腰刀,奮起全身之力朝絞盤上粗如兒臂的麻繩砍去。
絞盤松動之下,千斤閘“嘎吱”一響,卻還是沒有落下,原來鐵鉉畢竟身為文官,用刀畢竟生疏,這一刀雖則用盡全身之力,卻未將粗繩完全斬斷。
置身城門洞內,勒馬不前的朱權耳音靈敏,耳聞頭頂響動,轉頭看去之際看到後方城門洞頂上黑黝黝生鐵鑄就的千斤閘,登時醒悟過來,口中大叫道:“奸賊詐降,速走為上。”言罷便即倉皇調轉馬頭。 ”“
盛庸眼見朱權看破自己所謀,當即拔出腰際長劍,率領一眾如狼似虎計程車卒朝前疾步衝來,大喝道:“休要走了反賊朱棣。”
眼見此情此景,朱棣當即手忙腳亂的調轉馬頭逃命。
汗血寶馬乃萬中無一的良駒,頗通人性,眼見前方數步之外一群手持兵器的傢伙殺氣騰騰疾步衝來,轉身之後撒開四蹄,疾馳而去。
城頭數個士卒眼見參政大人動手,當即不約而同的揮舞戰刀狠狠朝猶自拉住千斤閘的繩索砍去。
沉重厚實的千斤閘轟然落下,掠著汗血寶馬的馬尾落地,激起泥漿一片。
城門樓上的鐵鉉疾步奔到,城牆垛口處,厲聲傳令放箭。暗伏於城頭上的一眾南軍士卒將校紛紛朝下面倉皇逃竄的燕軍士卒射出一片箭矢。
紀綱眼見大事不妙,率領手下一眾親兵掉頭奔出。眾人掙扎於泥濘之間時,給城頭亂箭攢射,登時慘呼著接連倒下。原來洪水雖則退去,濟南城外卻依舊是泥窪一片。
城門洞裡,朱棣,朱權眼見前方手下紛紛倒在亂箭之下,不約而同的拔出腰際寶劍,朝坐騎後臀狠狠一刺。
“汗血寶馬”與“烏雲蓋雪”皆為萬中無一的良駒,陡然受驚下登時四蹄如飛,風馳電掣的朝前而去。
耳畔亂箭破空聲“嗤嗤”作響,飛蝗般亂躥,朱權左肩劇痛之下已是中了一箭,生死關頭時不管不顧,雙腿猛夾馬腹下縱馬狂奔而前。
城門樓上數個南軍士卒手忙腳亂的將粗繩捆紮後再次絞動絞盤,將千斤閘緩緩抬起。
盛庸心急如焚下率領數十騎兵策馬而前,俯身之際穿過尚未完全升起的千斤閘,衝出城門外,朝跑出裡許之外,依稀只見人影的朱權,朱棣二人縱馬急追。
鐵鉉肅立城頭,伸手重重拍擊城頭,情不自禁的長長嘆息一聲,此時的他深知自己因為沉不住氣下坐失良機,故此眼睜睜的看著朱棣,朱權猶如漏網之魚般遠遁,內心之中追悔莫及。
燕軍帥帳之中,朱棣一把奪過軍醫小心翼翼取下,猶自沾著自己鮮血的箭矢,狠狠一折兩段,暴跳如雷的怒罵道:“匹夫盛庸,腐儒鐵鉉,今**們沒有殺得了本王,終有一日便要死在本王手中。”自負足智多謀的他怎麼也料想不到,今日自己居然會吃了這麼大一個虧,鼓足勇氣前去受降之際,竟上當在如此拙劣的詐降計策中,險些丟掉了自己的一條老命,有一種被傷害,被欺騙的悲憤充塞胸臆。
另一處營帳中的朱權爬在臥榻之上,心中不禁苦笑忖道:《三國演義》中黃忠詐降曹操之類的把戲絕不止一出,我和朱老四也算得老奸巨猾,豈料也險些陰溝裡翻船,死在這般拙劣的詐降之計下。呲牙咧嘴的爬起身來,接過景駿奉上的熱茶,自嘲說道:“勿使朕身負殺叔之名。看來當今皇帝陛下是不願我和朱老四兵敗被擒,盛庸,鐵鉉這二人今日之舉,方才合了皇帝的真正心意。”原來他和朱棣身穿魚鱗甲,兼且披了上等絲綢做的披風,故此受創兩箭後傷勢算不得沉重,仗著良駒非凡的腳力,這才漏網之魚般逃遁而回。
深夜時分,在濟南城外滾成泥猴也似的親兵百戶紀綱一瘸一拐的回到了燕軍大營。他生性機敏,眼見手下士卒紛紛斃命於城頭亂箭之下,深知自己徒步逃生下凶多吉少,腿上中箭後索性伏到在爛泥中裝死,待得黃昏時分天色昏暗,城頭守軍不備下這才狼狽逃生而回。百餘親兵只得紀綱一人迴轉,朱棣當即吩咐重賞,並命軍醫好生醫治。
第二日黎明時分,燕王朱棣不顧眾將勸說,帶傷出戰,親率二十餘萬大軍氣勢洶洶而來,再次兵臨城下。
約莫午後時分,遙望濟南城頭軍旗招展,朱棣惡狠狠揮了揮手,燕軍大陣中一片叫囂中,數百步卒奮力推動之下,百餘門火炮緩緩移動下朝前而來,黝黑的炮口遙遙指向濟南城頭。原來白溝河一戰後,李景隆大軍中的火炮盡數陷在了河畔爛泥中動彈不得,盡數落到燕軍手中,昨日運送糧草輜重的燕軍將領將其偕同火藥帶到軍中。朱棣在盛庸,鐵鉉的詐降之計下險些丟掉老命,決心用大炮好好懲罰這兩個背信棄義的詐降之徒,徹底摧毀濟南軍民的抵抗士氣。
濟南城門樓處,盛庸遙見燕軍準備下如許多的火炮,不禁皺起了眉頭。原來那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水使得城中四處一片澤國,城中完好的火藥已然不多,今日燕軍火炮轟擊之下,濟南面對存心復仇的朱棣,即將迎來開戰以來最為殘酷的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