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丟盔棄甲(第1/2頁)
章節報錯
齊泰眼見皇帝陛下沉吟不語,心中忍不住微微嘆息忖道:陛下雖則寬厚,無奈卻少了太祖皇帝昔日的決斷之能.他心知皇帝陛下難以下旨斬殺曹國公,黃子澄,當即微微躬身說道:“陛下,以微臣所見,盛庸,鐵鉉得保濟南不失,當委以重任,力求重創燕逆。”朝廷大軍兩次大敗的事實已然使得這位前兵部尚書清醒的認識到燕王朱棣絕非易於之輩。盛庸,鐵鉉雖則擊退燕軍,但朱棣,朱權手中大軍實力尚在,絕非旦夕可平。是以他口中也就不再隨便說出什麼剿滅燕逆之類的話語。
朱允炆聞言連連頷首,當即傳下旨意,擢升都指揮盛庸為都督,平燕將軍,統領各路兵馬北伐。參政鐵鉉升任山東布政使,加兵部尚書銜。
建文二年十月,朱棣眼見天氣逐漸轉冷,對於大部皆為北方人的燕軍實為有利,當即揮軍再次南下。
兩軍前鋒在滄州交戰,南軍小敗下傷亡數千,被掠去一部糧草輜重。都督盛庸當即傳令奉兵部調令前來的數路大軍前往東昌府,(今山東聊城),打算以逸待勞,在此地與燕軍決戰。
燕王朱棣得斥候所報,南軍都督盛庸率領大軍屯駐東昌。此地牆低城小而絕難盡數容納朝廷大軍,難以與濟南那般堅城相提並論。當即傳令朱權,張玉,朱能等人各領兵馬跟隨自己南下,朝東昌而來。 ”“
待得十六萬燕軍逼近東昌之時,南軍十八萬餘已然在數日之前齊集東昌城下,伐木築寨,連營數里之遙。
天光大明時分,燕軍列陣於野。朱棣遙望盛庸大軍死守在營寨中,並不率兵出來應戰,當即揮了揮手下令。
百餘門早已蓄勢待發的火炮噴吐著濃煙與火舌,震天巨響下朝著南軍最前沿的營寨木柵開火。塵土飛濺,碎木亂飛中南軍木柵處一片硝煙騰起。南軍在盛庸將令下早已避開數十丈方圓,並不出戰,不過傷亡了數十人而已。
令旗招展下三千燕軍士卒在將領率領下揮舞兵器朝前急衝,對著南軍木柵外衝去。
頂盔貫甲,矗立於東昌城牆上的盛庸遙見敵軍蜂擁而來,當即沉著臉揮了揮手。城頭數十門火炮前早已待命的炮手眼見千戶手中三角旗幟重重揮下,當即以手中火把點燃了炮捻。城頭數十門火炮發射的炮彈朝著遠處燕軍傾瀉出連串的炮彈,激起一片塵土與慘呼。
高踞汗血寶馬雕鞍上的朱棣眼見敵軍憑藉壕溝,鹿磐與堅實木柵,以炮火,弓弩阻擊。己方炮火雖則將敵軍營寨轟擊出數丈方圓的缺口,卻無法越過壕溝,鹿磐攻入其內,反倒不斷在箭雨與炮火中倒下,當即皺著眉頭傳令率軍攻擊的將領率兵撤回。原來他眼見盛庸麾下大軍背依東昌城牆,在城外築寨,心知強攻勢必傷亡慘重,有心誘使敵軍出寨交戰於曠野之上,以便自己手下的燕山護衛等騎兵得以糾纏敵軍,形成兩軍野戰的局面。
兩日之內,任憑燕軍在陣前喝罵挑釁,出兵攻襲,南軍都是憑藉營寨嚴守不出。
這日午後時分,數千燕軍自外攻打營寨右翼之時,南軍大營中央兩三里方圓內遍佈營帳之處,成千上萬的南軍士卒在一眾千戶,百戶率領將一個個盛滿火藥的木桶搬到一座座營帳中,並在大營中後,左,右三個方向以粗木打入土中。
天色已近黃昏時分,燕軍無功而返,收兵回營。身穿甲冑的盛庸矗立於東昌城牆之上,遙見大營中佈置已然大致就緒,當即傳下軍令,讓軍中眾將在帥帳聽令。他之所以按兵不動,乃是知曉這個燕逆善於使用騎兵,且有燕山護衛那般精銳在手,出寨與其在曠野交戰實為不智,今日眼見營寨中佈置基本停當,索性召集眾將傳令,面授機宜。
第二日天光大亮時分,朱棣一聲令下後,一萬殺氣騰騰的燕軍步卒在軍旗引領下潮水般衝擊而去,對準南軍連綿的營寨中央攻擊而去。
盛庸拒不出戰,朱棣打算以這一萬兵馬強攻敵軍營寨,哪怕只有數千士卒攻入,只要敵寨中製造出足夠的混亂,自己就可以率大軍兩翼強攻而上,徹底突破敵營。敵軍十數萬背依東昌城牆下寨,若是被己軍一舉擊潰,倉促間絕不可能盡數逃進東昌這座小城之中。
一萬燕軍捨生忘死,強攻而來,南軍營寨中段登時倍感壓力,雙方士卒在燕軍炮火,人力拆除木柵,填平壕溝的十餘丈空闊處殺得分外慘烈。
盛庸眼見敵軍採取中央突破的打法,當即對身側不遠的數個手持旗幟計程車卒沉聲下令。
負責傳令的旗手奮力揮動之下,丈餘長短的旗幡舞動起來,以獨特的動作傳遞大軍統帥的將令。
負責率軍在南軍營寨正面迎擊堵截的南軍將校們回首見到城頭旗幟所表達的軍令,當即悄悄將那些奮力開弓放箭的弓弩手,以及手持長矛,刀盾,尚未和燕軍交戰的步卒一批批朝左右兩翼營寨中撤去。迎戰中路燕軍的南軍兵力漸漸由一萬五千餘減少為一萬二,一萬,九千……
浴血廝殺中,數百燕軍士卒揮舞手中兵器,跟隨在一個身披數創,渾身血汙的千戶身後,終於在突入南軍中段,“突破”了敵軍的防線,朝前衝突追殺逃敵之際,紛紛點起火把焚燒營帳,以此在敵軍連綿的營寨中製造更大的混亂。
朱棣遙見己軍終於打破敵軍營寨,心知機不可失,當即興奮得大叫傳令。
震天的號角聲中,三萬燕軍在大將邱福的率領下殺聲震天,朝前急衝,尾隨潮水般擁入敵營的數千袍澤增援而去,以免數千友軍在敵軍重重圍困下寡不敵眾。
朱權置身愛駒“烏雲蓋雪”之上,緩緩抽出了腰際三尺長劍,冷冷注視著南軍連綿數里的營寨木柵。他心知對面朝廷大軍論兵力不輸於己方,目下己軍一小部分突破中路,佔據上風,局勢不利下盛庸很可能調遣平安所部騎兵出營反擊這數萬尚未完全衝進敵營的己軍,到那個時候燕山護衛騎兵勢必掩殺而上,一場騎兵對騎兵的血戰即將在這曠野中展開。
肅立城牆上的南軍都督盛庸遙見成千上萬的燕軍士卒潮水般洶湧衝擊,進入了自己設定在連綿營寨中的“凹”字形般的伏擊圈,當即喝令開炮。
數十門早已準備就緒的火炮對著城下朝己軍營寨中蜂擁而來的燕軍轟擊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