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少龍沉吟了片刻,點頭道:“我確實同意扶蘇公子的意見,我也認為修建阿房宮勞民傷財。”

始皇帝道:“那你為什麼不在他之前提出來?”

項少龍道:“扶蘇公子提出來,是因為他涉世未深,我不提出來是因為我老奸巨猾。”

始皇帝失笑道:“你也知道你老奸巨猾。你這麼老奸巨猾怎麼還敢去送行,不怕朕的怒火?”

項少龍道:“我不提出來也不是怕陛下懲罰我,而是認為提出來也改變不了什麼。”

始皇帝問道:“你是覺得朕聽不得勸?”

項少龍道:“天下安定的日子並沒有太久,陛下為了國計民生,殫精竭慮,如何不知道修建阿房宮是不同於修建國家那些基礎建設的,可陛下還是決定修建下去。貪圖享樂是人之常情,陛下又富有四海,為國家勞心勞力多年,現在想要享樂一番,也是可以理解。只是希望陛下能善待勞工,為勞工提供豐厚的回報,適當奢侈一下,也沒什麼。”

始皇帝道:“好人都讓你做了,你不進言,等朕的兒子因進言被斥,你又跑去送行。你就不怕朕遷怒於你?”

項少龍問道:“陛下惱怒我會怎麼處罰我?”

始皇帝想了想,道:“你辭官後確實讓朕拿你沒什麼辦法了,你現在無慾無求,恐怕就算朕收了你的爵位,你也不在乎。”

項少龍道:“怎麼沒官職,我現在可是中科院院長。”

始皇帝道:“那算什麼官兒,如何能和丞相比。你現在唯一值錢的,只剩下王爵了。”

項少龍暗歎,在皇帝眼裡,中科院院長遠不如丞相重要,不只是皇帝,所有人都這麼認為。

項少龍也覺得自己要求太高了,恐怕永遠都不會有那麼一天,能把二者放在同等的位置。

項少龍還是很認真地答道:“這個院長是我事秦以來最看重的職務,重於丞相,也重於晉王。”

始皇帝沒想到他會這麼說,這個職務沒有什麼實權,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幹什麼的。

但他知道項少龍歷來的選擇都與眾不同,他也一直很重視項少龍的意見,雖然他現在還看不出這個院長有什麼了不起。

始皇帝不再糾纏這個職務的重要性,繼續問道:“你從來都不結交皇子、重臣,怎麼這次公然為被貶斥的皇子送行?”

項少龍道:“我倒覺得蒙大將軍那裡是個好地方。我大秦以法治國,扶蘇公子身邊卻圍著一群不得志的儒生,他們教會了扶蘇公子仁義,這當然是好事,但只靠儒家的那一套,是治理不好國家的。此去軍中,感受一下血與火的考驗,對扶蘇公子是件好事。甚至我覺得每一個男人,都該去經歷一次軍旅生活。至今還時常想起當年戍邊、抗擊匈奴的豪情壯志。騎最快的馬,喝最烈的酒,殺最兇狠的敵人。飲不盡的杯中酒,殺不盡的仇人頭。扶蘇公子從出生到現在沒有經歷過任何磨難,對他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兒。”

始皇帝也是一個豪氣干雲的人,可惜因為身份所限,沒做過這等快意之事,甚為遺憾,心中不免對兒子有些嫉妒,略帶嘲諷地開口道:“你認為這是朕重視扶蘇,所以前去與未來皇帝結合善緣?”

項少龍點點頭,道:“是啊。扶蘇公子此行萬里,孤身上路,豈不淒涼?我前去送些溫暖,機會難得啊!”

始皇帝無奈地搖搖頭,項少龍什麼都承認,讓他想諷刺幾句都無從下嘴。

始皇帝當然不會擔心項少龍結交扶蘇。如今的項少龍爵位登頂,官位被他自己放棄,而且比自己還大十幾歲,又沒有子嗣,可謂無慾無求,可能這也是他辭去丞相之位,專心掌管科學研究工作的原因吧。

所以一直以來,始皇帝對項少龍不同於旁人,並不擔心他結黨營私,利慾薰心,私人關係也更親密,很願意聽取他的意見。

項少龍來到這個時代已經改變了很多人、很多事,當時間走到公元前210年時,始皇帝仍舊開啟了東巡之路。

項少龍不知道這次東巡會不會是始皇帝的死期,他甚至沒辦法出言提醒,他不能解釋自己的未卜先知,更不能確定歷史的走向是否改變。

始皇帝沒有邀請項少龍同行,因為前幾次出行項少龍都沒有去,而且有項少龍坐鎮咸陽,始皇帝還是很放心的。

看著始皇帝離去的車隊,項少龍到底還是沒有挽留,只是目送他離開。

項少龍覺得始皇帝身體狀況很好,又正值壯年,希望能躲過這一劫,同樣也讓大秦躲過這一劫。

有心囑咐李斯幾句,可也無從說起,只能心中慨嘆一聲,但願自己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