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盤坐在星空中,不知日夜,經歷著陸正居所經歷的一切。

陸正居外出求學前,母親為其縫製衣衫。

最後陸正居臨行前的那一跪,讓李長安心狠狠顫了一下,羊脂玉書隨之翻開了一頁,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行船至此,欲寄家書……”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

“初做書院教諭,勸解學子勤勉讀書……”

“《勸學詩》”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李長安每一段記憶都沒放過,甚至越經歷越難以自拔,到後來李長安已經快分不清,自己是李長安,還是陸正居。

……

時間一天天過去,

餓了就吃一粒兵糧丹,實在困的不行,就好好睡一覺。

李長安好似一個苦行僧,徹底陷在了陸正居的記憶裡。

身上的氣質越發深沉……

而與此同時,

大晉朝堂,因為一個實封和虛封的問題,已經連續吵了一個月,還沒停下來。

“啟稟皇后娘娘,老臣還是原來的意見,李長安此番封賞,絕不可行!”

“封忠勇伯,可;但食邑臨縣,萬萬不可!”

朝堂上,持反對意見的大臣不在少數,全都是一幫硬骨頭驢脾氣,腦袋整天昂著,無論誰來說都不頂用。

但支援的大臣更多,

“有何不可!?”

“李長安此番大功,僅僅只封一個縣伯,其他什麼都沒有,說出去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

“到時候天底下的人,都會指著我們的鼻子罵,罵我們有功不賞,罵我們嫉妒賢能!”

……

朝堂上吵的不可開交,誰也說服不了誰。

但很多人都知道,這只是表面文章,暗地裡早已經因為這個封賞,交鋒了不知多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