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封!?”

文淵閣內,大學士離開後,剩下的六名翰林院侍讀學士,看著從御書房遞下來的摺子,不禁瞪大了眼睛,

“封爵,食邑……”

“這是要實封!?”

“何止於此?”何昌文看著摺子上的一字一句,手指都在哆嗦,他堂堂五品文士,看到這上面的內容,都不禁膽戰心驚,

“食邑只是俸祿金銀,但這份摺子上寫的是,軍政兩權,可以不要軍,但要政!”

“這是要建一個國中之國嗎?”

李文彬拿出東嶽郡傳上來的摺子,

“這是東嶽郡的請封奏摺。”

“太白和青蓮同為一人,北上抗妖,深入不毛,以一己之力擊碎妖聖石,為奉川強行續命。”

“而後正面擊潰妖族地階妖孽,一詩重塑聖碑,徹底扭轉戰局!”

“此文武雙全之大才,立下不世之勳,懇請朝廷給予封賞。”

何昌文搖搖頭,這些訊息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呈送過來了,“功勞再大,也不可能實封,不僅要食邑,還要主政之權……這不是在開玩笑嗎?”

另一名翰林院侍讀學士壓低聲音道,

“諸位可別忘了,李長安十有八九……回不來了。”

“封賞再多,他也拿不到。”

“噓……噤聲,這種事我們就不要摻和進去了,讓朝堂的袞袞諸公頭疼吧。”

“御書房那裡也沒什麼訊息,想必也是這個意思。”

……

為李長安請封的摺子,經過文淵閣,又送到了吏部和禮部的手裡。

當日朝堂,便因為這封摺子,變得風雲詭譎。

“此事萬萬不可,我大晉立國至今,都沒有實封先例,更遑論一地主政之權?”

“李長安尚未及冠,縱有潑天之功,又焉能得此封賞?”

“依老臣之見,若僅僅只是封爵,尚在情理之內。”

工部員外郎直接開口闡明瞭自己的觀點。

戶部員外郎反駁道,

“五千年前,大漢有冠軍侯,舞象之年便得封賞。”

“而今李長安挽大廈於將傾,拯救奉川一府之地,避免大晉億萬子民生靈塗炭,此滔天功勳,又豈能以年歲論斷?”

……

“此事斷沒有商議的必要,封爵、食邑、主政,這是要建立一個國中之國。”

“一旦有此先例,他日朝綱必亂!”

……

“有功必賞,有罪必罰,此為我大晉立國之本。如今李長安有此功勞,若封賞不足,必寒了天下忠勇之士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