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伯不必緊張,你我皆為拯救南方三府百姓於水火而來。”戶部左侍郎鄒伯勳率先開口打破了船艙內的安靜,

“剛剛韓鎮撫使應該也和你說了。”

“此番談話,只侷限於鎮撫司上閣之內,希望忠勇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只要能為南方三府百姓做事,我等皆會公平對待,絕不會拿自己的名望開玩笑。”

李長安剛準備先起身行禮,就被一人的聲音打斷了,

“老夫工部左侍郎夏雲開。”一個留著山羊鬍的老者率先開口道,

“忠勇伯關於以工代賑,以工代罰的辦法,讓老夫茅塞頓開。”

“之前賑災,百姓都坐等賑災銀髮到自己手中。”

“而今以工代賑不僅解決百姓沒銀子的困境,又能解決工部重建人員不足的問題,還能節省不少銀子。”

“以工代罰也能大大減少匪患的危害,實在一舉數得。”

夏雲開的開場,竟然破天荒的全都是誇讚為主。

李長安在心裡默默幫夏雲開說了“但”字。

果不其然,下一刻,

“但是能否請忠勇伯為老夫解惑。”

“為什麼還要在原有基礎上繼續拓寬路面?甚至還要重新部署?”

“忠勇伯不應該不知道,修路本就是一項浩大工程,尤其還要輻散南方三府的廣袤大地。”

“這可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完成的事情。”

第一個疑問說了出來。

在場所有鎮撫使也都把目光看向李長安。

夏雲天提出的問題,同樣也都是他們的疑惑。

李長安的策論可以說得上是前所未見,和其他人提出來的對策之法截然不同。

堪稱精妙絕倫,但裡面的確有很多東西,他們一時之間也不好評判對錯。

“見過夏大人。”李長安率先抱拳行禮,而後方才解釋道,

“正因為這是一項浩大工程,長安才會專門提出來。”

“在下為修路修渠,命名為基礎建設。”

“而這恰恰和以工代賑聯絡在一起。”

“南方受災百姓幾近三億。”

“修路修渠整改水道,可以率先解決百姓們吃飯的問題,給我們治理南方三府騰出足夠的時間。”

“修路修渠的時間越長,百姓掙到的銀子越多,能吃得飽飯,百姓們心中的不安就會大大降低。”

“我們治理南方三府,也就能有相對充裕的時間。”

“否則三億百姓的眼睛就這麼直勾勾地盯著我們,整個南巡鎮撫司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到最後很可能會影響治理結果。”

說到這裡,夏雲天微微頷首,“忠勇伯的這個想法,夏某的確沒有想到,可還有其他原因?”

李長安將在座眾人的看在眼裡,心裡也逐漸有了底氣,“其二,要想富,先修路。”

“有了對外的一片坦途,南方三府才能儘快和整個大晉重新融為一體,才能更快從災患中恢復過來。”

“這次修路修渠為何要重新規劃?是因為要立足南方三府未來三十年乃至五十年的發展去看。”

“而不是年年修年年壞。”

李長安張開手說道,

“我這幾天翻看過南方三府的卷宗。”

“發現南方三府夏熱冬溫,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而且水系眾多,土地平整,非常適合穀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