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奇怪李善仁怎麼會有地圖,怎麼知道村裡有兵營。原來,剛才李夫人去請吳媽時,李善仁在艙臺板下發現了這張地圖,心想船老闆真細心,賣船還送地圖。

一看,是一張日本人在庚子年間畫的江南河志圖,每一條河流有幾條支流,每條支流又有哪些分汊,都繪得詳詳細細,沿河哪裡有碼頭、哪個是村莊、哪個是城市,甚至村莊和城市的結構、人口、駐軍都標註得一清二楚,簡直是一張軍事輿情圖。

此時,李善仁已將地圖研讀過,指使牛老四不要在這一村靠岸,繼續往前走了三五里,才在一石階處將纜繩羈絆,吩咐牛老四上岸尋一處朝陽的高地將老魯埋了,插上標記,然後讓吳媽上岸回家。

李夫人將裝有銀兩的包袱塞進吳媽懷中,叮囑她速去速回。吳媽連聲應諾,剛要下船,又被李善仁叫住,囑咐她返回時不忘去鎮上叫挑夫挑三四大壇上等好酒來,三天後仍舊在此等她。

吳媽奇怪,這個時候老爺為何需要大罈好酒,難道逃難路上還有如此雅興,需要對酒當歌?

不便多問,匆匆上岸而去。第三天午時,吳媽果然領了她的外甥,身後跟隨四撥挑擔,挑夫肩挑四大罈好酒,搖搖晃晃來到岸邊石階處一棵大樹下,站在石階高處四處張望,河中不見搖櫓木船。

吳媽覺得奇怪,說好了船在原地等候,此時卻不見船的影子。吳媽去了後,李善仁為防萬一,吩咐牛老四將船撐開,在不遠處蘆葦蕩裡隱藏,每日翹首而望,盼望吳媽速去速回,此時已看見吳媽在石階處探頭探腦,連忙叫牛老四將船撐回原地。

牛老四吹了一聲口哨,將船從蘆葦中撐出來,離得老遠就朝吳媽揮手,待到石階處靠岸,往石階搭上艞板,吳媽已走下石階,喚過外甥,幫扶挑夫將四大壇酒挑到船上,下到底艙。

按主人吩咐做上標記,和三隻大肚瓦壇混在一起。上得甲板,銀貨兩清,打發挑夫回去,牛老四起篙行船。

吳媽引領外甥來到前艙,叩見李善仁。李善仁見她外甥果然人高馬大,身強體壯,誇獎他額圓嘴方,一副忠厚之相。

吳媽說他母親嫌他嘴大,常刻薄他血盆大嘴,家裡有多少稻穀都要被吃窮,所以送他去嵩山少林寺學拳。

因張嘴一口大門牙,村裡人不叫他名字,都叫他趙大牙。李善仁微笑道:“為何沒叫你趙大膽?”趙大牙一本正經地回答李善仁,嘴大在面上看得見,其實膽子也大。

當初他在少林寺學武,因少林寺林木茂密,猛獸出沒,僧眾不敢單獨習武,他就不怕。

一日早起習武遇一群惡狼在院子裡徘徊,師兄嚇得躲進大殿不敢出聲,他一人獨鬥群狼,送它們都去見了閻王爺,從此少林寺再無野獸敢來。

因肝膽在內,別人看不見。說得李善仁哈哈大笑,已有三分喜歡。問他多少歲數,一餐可吃多少,趙大牙答曰過了年一十五歲,又指著李夫人懷中一隻手爐說,一餐手爐大小三碗米飯不在話下。

李善仁立刻叫吳媽去灶房端來三大碗白米飯、隔夜剩菜,讓趙大牙吃飽了說話。

趙大牙二話不說,端起飯碗就往嘴裡扒。急得吳媽在一邊再三跺腳:“你道是比武啊,誰叫你來拼吃飯?”少年卻不顧,狼吞虎嚥,不一會兒,三大碗白米飯和著隔夜剩菜就吃了個底朝天。

吳媽見狀,滿面憂愁,生怕主人嫌鄙,畢竟親生母親都嫌他嘴大吃窮家底,這一副吃相還不把初次見面的李善仁吃怕?

誰知李善仁卻喜出望外,心中早有了七分喜歡,說道:“你這飯量,真叫人高興。人是鐵飯是鋼,孩子正在長身體,吃飽了才有力氣嘛!”又問:“你這是幾日未進食了?”趙大牙如實相告:“不瞞老爺,三日未吃飯了。”李善仁說:“果不其然。還可飯否?”趙大牙答:“現在坐著吃飽了,一會兒站起來恐怕又可食。”李善仁又笑,稱孩子實誠,是棵好苗,可名字俗氣。

心中已有十分喜歡,就說:“把‘牙’字去掉,就叫趙大吧!”吳媽知道老爺已將外甥招用,立刻轉憂為喜,改口叫外甥為阿大:“還不快謝老爺看待!”李善仁笑道:“大哉乾元,萬物始化,朗朗乾坤,以大為本,才能生生不息。”然後又問他在少林寺幾年了?

趙大答:“三年。”李善仁嘆了一口氣說:“那你餓了三年!”趙大尷尬地垂下頭說:“我親生阿媽生了我這張大嘴卻不管飯,我以為一定會餓死。如今大人肯收留我,實乃救命恩人,日後當湧泉相報。”李善仁見趙大誠實勇武,身強力壯,心裡十分滿意,吩咐趙大和吳媽跟班,空閒時幫扶搖櫓。

吳媽有了幫手,兼是親人作伴,煞是高興。趙大視李善仁為大恩人,上岸採購、下船打雜,裡裡外外照應周全。

李善仁看在眼裡,喜在心裡,也視趙大為一家人。吩咐吳媽,不用每天上岸,每次上岸儘量多購幾日日常所需,擔心趙大年輕氣盛,囑咐他跟隨吳媽做幫手,切不可出頭惹事。

又吩咐牛老四,無事不得靠岸,靠岸不得超過一個時辰。亦無須賣力撐船,隨波逐流即可。

牛老四便不再搖櫓,只拿竹篙有一篙沒一篙地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