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兩公方”,方能引出與之密切相關的“兩上杉”。

前文已說道,天下初定,初代將軍足利尊氏便安排自家母族上杉氏擔任關東執事(後僭越為關東管領),身兼輔佐和監視關東公方的雙重作用。

關東富饒無比,很快上杉氏便繁衍出了一窩子,主要分支成山內、犬懸、宅間、扇谷四支。其中山內是嫡流,犬懸、宅間是位格最高的支脈,三系祖先都是足利尊氏的親舅舅上杉憲房之子。但由於宅間上杉早早就斷嗣,剩下的山內、犬懸兩系便商定交替擔任關東執事,稱為“兩上杉”,而扇谷一脈則因血緣最遠、勢力最弱,只能穩坐末位、看著別人玩。

然而,人心畢竟總是自私的,這種老大輪流坐的模式終究玩不長。

到了四代關東公方足利持氏,便是那與足利義教爭奪六代將軍失敗、掀起永享之亂的攪屎棍。在其接任的次年,關東管領也同步發生了更替,出身山內系的上杉憲定辭任、出身犬懸系的上杉氏憲接任。

順順利利地交接後,雙雙履新的公方大人、管領大人組成的領導班子很快便出事了。由於兩人性格不合、加上利益之爭,足利持氏和上杉氏憲始終尿不到不一壺,身為老大的足利持氏便始終想找個由頭把上杉氏憲開掉。

左思右盼了五年,機會不經意間來臨。常陸國人越幡六郎因作奸犯科,被足利持氏處分罰沒領地。這越幡六郎卻是上杉氏憲門下走狗,為了迴護手下、維持家中團結,上杉氏憲不得不向足利持氏低頭,懇請其稍稍寬宥越幡六郎。

足利持氏抓住上杉氏憲別把柄令其低頭,不由心中大快,但卻越發咬定不放,一定要將越幡六郎從嚴法辦、掃地出門,絕不給上杉氏憲一絲一毫的緩頰。

這一來二去,上杉氏憲既丟了面子、又失了裡子,心中無名火起。一怒之下上表足利持氏,請求辭任關東管領,同時出家更名上杉禪秀。

上杉禪秀此舉,本是以退為進,以辭職為要挾,逼迫足利持氏收回成命。自己好歹是堂堂二把手、關東宰相,現在告老還鄉。你這老大不說三辭三讓,起碼也該代表組織和本人談個話,聽聽本人的訴求、挽留一下吧。

結果那足利持氏也是個愣頭青,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其順坡就驢,在上杉禪秀遞交的辭職報告上簽字蓋章一氣呵成,生怕給其留下反悔的機會。隨後,又火速任命前任管領上杉憲定之子、同樣出身山內系的上杉憲基代之。

上杉禪秀懵了,繼而勃然大怒:“持氏小兒,不講規矩!我這種德高望眾的老同志在職場受了委屈、打算回家賣紅薯了,你這個昏君不下個罪己詔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錯誤,居然連裝都懶得裝一下!我敢裸辭,你就真敢批准!?”

“退一萬步講,吾兒教朝、憲秋、持房個個出眾,哪個接班不好,哪裡輪得到山內上杉家的小兒上位?”

足利持氏此舉莽撞至極、不留情面,徹底撕下了上杉禪秀最後一塊遮羞布,令其再無分毫體面可言。而任命山內上杉系接替關東管領,在其看來是正常輪轉,卻大大得罪了犬懸上杉一系。

正當上杉禪秀坐在家中生悶氣時,一夥為其“打抱不平”的大人物找上門來了。為首之人,正是當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持之弟足利義嗣、前代關東公方之弟足利滿隆,這些當年爭位失敗、又不甘寂寞的弟弟們,就稱之為“弟黨”吧。

在“弟黨”攛掇下,上杉禪秀最終下定了決心,帶領他們展開對尊貴兄長的叛逆。應永二十二年(即1415年),上杉禪秀自鎌倉城退隱領地上總,置備甲冑、聚集糧秣,四方兵馬或應犬懸上杉所召,或為足利滿隆所請,或為足利義嗣所遣,紛紛麋集,其中更有上杉禪秀岳父、甲斐守護武田信滿、“京都御扶持眾”山入、小慄、宇都宮三家等實權派,一時聲勢浩大、風起雲從。

次年秋收後,兵多糧足的上杉禪秀與足利滿隆正式起兵,全軍突襲鎌倉公方足利持氏、現任管領上杉憲基府宅。雙方交戰數日,忠於鎌倉方面的留守軍不敵、守將木戶滿範死難,但命大福大的足利持氏與上杉憲基還是在破城前成功脫逃。其中足利持氏走避駿河,投奔負責監視關東的駿河守護今川範政。上杉憲基則逃往自家山內上杉的領國越後。

足利持氏與上杉憲基雙雙脫逃,讓上杉禪秀奇襲鎌倉的戰略意圖全盤落空。其本意是雷霆一擊拿下鎌倉公方,扶植足利滿隆上位、以關東公方之名統領關東武家,再推動京都的足利義嗣上臺,前前後後的小算盤打得飛起。

結果這頭一步就沒踩準,持氏與憲基兩人一個都沒拿住,頓時就麻爪了。上杉禪秀攻擊鎌倉公方的行徑那是正兒八經的以下犯上,關東諸國支援幕府與公方的武家勢力回過神來,兇狠反撲,與上杉禪秀及“弟黨”的軍兵各處鏖戰,互有勝負。

話說今川範政迎到足利持氏後,仔細一問便大驚失色,自己負有監視關東的職責,結果關東一二把手都差點被做掉了,哪裡還得了,於是急忙向京都報告。

四代將軍足利義持雖然和父輩祖輩一樣親近上杉氏、厭惡關東公方,但當上杉氏企圖勾連弟弟、掀翻自己寶座的時候,自然還是拎得清輕重好歹的,立即發兵討伐上杉禪秀及其支援的“弟黨”。令今川範政與足利持氏兵出駿河,越過足柄山攻擊小田原城;命越後守護上杉房方以及上杉憲基聯合信濃守護小笠原政康南進武藏,佈陣久米川。

上杉禪秀毫不示弱、分兵拒之。派遣岳父武田信滿率甲斐強軍北上抵抗信濃、越後軍團。武田信滿和自己未來的後輩信虎、信玄一般武德充沛,當面擊潰上杉房方、小笠原政康兩大守護。然而,另一邊,負責守家的上杉禪秀卻拉挎了。

駿河大軍席捲而來,支援上杉禪秀的野合勢力分崩離析,眾叛親離。應永二十四年(即1417年)正月,上杉禪秀和“弟黨”的大本營鎌倉城陷落,上杉禪秀與足利滿隆一起在鶴岡八幡宮寶性院切腹自盡。

就這樣,轟轟烈烈的上杉禪秀之亂告一段落。此後,和山內系一度平起平坐、共享關東管領一職的犬懸系一蹶不振,只能跑到伊豆陪著崛越公方玩耍了(上杉禪秀子嗣得到赦免,後來世襲崛越公方的關東執事),萬年吊車尾扇谷系反而抓出機會勢力大振,此後即由山內、扇谷並稱“兩上杉”,其中山內上杉控制著越後、西相模、上野等地,扇谷上杉領有東相模、武藏等地,都相當於百萬石的大大名。

然而,扇谷系儘管地位上升,卻從法理上沒有繼承關東管領的先決條件(不是上杉憲房的子孫)。因此,關東管領也就成了山內系的禁臠,令扇谷系眼熱不已。

宅間絕嗣、犬懸出局,由四減二後,偌大的關東依然容納不下山內、扇谷兩系的野心。兩家此起彼伏、勾心鬥角,不放過任何機會打壓對方,最終在纏鬥中越來越弱,給了外族崛起的機會。

除了內鬥,兩家還一個賽一個的自毀長城。

山內上杉氏拔得頭籌,出手撩撥家宰長尾氏。家宰之於上杉氏,恰如關東管領之於關東公方,是輔佐其治國理政的家臣之首、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文明五年(即1473年),長尾氏當主長尾景信過世,時任山內上杉氏當主的上杉顯定突然介入長尾氏家督繼承,直接任命長尾景信次子長尾忠景繼位,逼反了原定繼承人、長尾景信長子長尾景春。在深恨上杉氏的古河公方足利成氏攛掇支援下,長尾景春迅速集結軍隊南下,將山內、扇谷一股腦趕出了居城、逃亡上野那波莊避難。

這時,扇谷上杉氏的家宰、關東名將太田道灌,站出來拯救自己的主公了。

即便那個群英薈萃的年代,太田道灌也絕對是其中最為璀璨的將星。其自幼便智慧過人、多才多藝,不僅熟諳兵法,是“足輕戰法”的創始者,在上杉禪秀之亂、享德之亂等動盪時刻都力挽狂瀾、保住了扇谷上杉氏實力;更是舉世聞名的築城專家,修築了河越、巖槻裡、江戶城等名城,為扇谷上杉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不同於山內上杉氏的家宰、一言不合就痛擊主公,太田道灌之於扇谷上杉氏、全然忠心耿耿,真是貨比貨得扔。聽聞長尾景春作亂驅逐了自家主公上杉定正,征戰在外的太田道灌很快領兵趕回江戶,朝著長尾景春的叛軍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