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談成(第1/2頁)
章節報錯
羅恆聽後倒沒有生氣,因為應良的話很有道理,也完全是從劇本出發。
即使是前世的羅恆,也是生長在一個城市的中產家庭,更別提今生這種優渥的環境,所以對於農村生活還是挺陌生的。
這對他來說還真是個不小的問題。
「導演,體驗生活可以,你有什麼想法嗎?」
「我想你去自貢的農村體驗,直到能和當地人正常交流。
還有電影中有很多徐雲光膀子的鏡頭,需要顯露身材。
你的身材和農村孩子相差挺大的,我能看出你身材挺好的,但是我希望你能變成農村男孩那種精瘦的身材,並不需要身上有多少肌肉。
體驗的時候會讓你去每天干農活,加快這個程序。」
按照應良的想法,如果羅恆達到和當地人正常交流,那應該就差不多了。
羅恆想了想,問了個問題:「應導,咱們這個片子要拍多久?」
「劇本中最後洪水暴發背景就是夏天汛期,所以七八月份拍攝,我預計一個月內就能拍完。」
羅恆心想那倒和《神鵰俠侶》拍攝不會衝突。
「那就按你說的辦,我處理下事情,就去開始體驗生活。」
應良鬆了口氣,他就怕羅恆吃不了這個苦。
直到這時,這次的合作應該算是談成了,羅恆也並不像他想的那樣難溝通。
「應導,你說想去參加電影節,有目標嗎?」
「之前的計劃是拍出來都試試,最有希望的應該是東京電影節,畢竟這種探討父子題材的電影他們比較偏好,《那山那人那狗》就是先例。」
「本質來講父親在我們電影中露面很少,我感覺他只是一個象徵和符號,更側重描繪的還是徐雲的成長和儀式化的蛻變吧,和那種東方內斂的父子情完全不同。不過小日子都有以下克上的情結,在那邊確實會受歡迎。
但我覺得目標是不是應該再定高一點,比如三大?」
既然要走拿獎路線,羅恆當然是想把目標衝著最好的。
三大電影節雖然初衷不同,但是他們都不看重高關注度、高知名度、高票房,個性和創新是他們的口味。
應良苦笑了下,三大對他來說算是終極殿堂了:「歐洲三大都有門檻的,我這種新人導演的片子估計會困難些。」
「這個不難,你就說我們參加哪個合適?」
羅恆擺擺手,他可是知道,三大電影節實際上都有公關公司運作的,只要你找對了門路。
這些東西在十幾年後都會曝光。
這三個電影節的參報是具有排他性的,即電影參報其中一個電影節,其餘兩個電影節就無法參加。
應良想了想說:
「威尼斯電影節支援創新,對於那些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是大大支援的。對於新形式的電影有著特別的推崇,總體而言很保護新導演們的藝術道路獨特追求欲。
柏林麼,畢竟一直是紅與資對立的橋頭堡,對於ZZ意識形態的影片更青睞,這是毫無疑問的,評委對大而廣的嚴肅命題興趣最為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