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交流(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辦公室,羅恆觀察著對面的應良。
應良頭髮齊眉,倒也不亂,衣著樸素,面板黝黑,看起來一點都沒有寧皓口中文藝導演的氣質。
應良今天是一個人來的,按他的話說寧皓在一起,他和羅恆兩人聊不開。
“羅總,你好。”
“別客氣,既然都是皓哥的朋友,你叫我名字就行了。應導,我聽皓哥說你之前拍過幾部紀錄片,我挺好奇拍紀錄片和劇情片有什麼區別?”
“獨立紀錄片更寫實,它直接且有力量。咱們國家這個麼大,話題這麼多,可拍的東西太多了。拍攝紀錄片的過程是一段很棒的經歷,經歷的東西都是創作的源泉。就像畫畫一樣,我還處於寫實階段,還不會玩飛的,所以最開始我選擇從拍攝紀錄片開始。
劇情片應該會融入導演更多的個人思考,是導演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更為自由一些。當然,我說的不是商業劇情片。其實劇情片可拍的東西也一樣很多,還是看個人能力吧。
之前我已經拍了五六部實驗短片,還參與了三部紀錄片的拍攝,最近感覺有一些積累的東西想要表達出來,所以有了第一次拍長劇情片的想法。”
應良把自己的情況也大概介紹了下,畢竟羅恆是投資人,他也不是大導演,姿態自然會低一點點。
“應導,你這個劇本我看了,寫得很好,是有什麼靈感來源嗎?”
“《尋父》這個題材也是有我個人的部分經歷在其中,我成長過程中父親有幾年不在身邊,我認為這對孩子的成長經歷還是有很大影響的。
而且這個電影表面講的是男孩成長經歷,但實際更多為探究人與成長及環境空間關係的主觀構成,也是反映整個華夏城市化程序中給個人帶來的陣痛。”
“之前皓哥說你打算用三萬塊就把片子拍出來,我比較好奇錢這麼少,你打算怎麼拍?”
應良笑笑說:“其實這個耗子比較有經驗,他的《香火》才兩萬塊,我也是找他取經來。
我之前已經計劃好了,就去我女朋友彭姍的老家自貢,大部分演員都是她的親戚朋友,義務出演,我全程手持dv拍攝,主要的錢就花在拍攝上。
因為片子的風格就是走的寫實風,所以我不需要他們有多好的演技,只要本色演出,把自己平時的狀態表現出來就行。
除了這個原因,我選在自貢是因為它很有城鄉結合的特色。雖然它是川蜀省第二大城市,但主要以稀有金屬和化工為主產業,在國內甚至西南存在感都不是特別強。我在大街上見到過,農民的豬在“麥當勞”門口亂跑,嗷嗷尖叫跳躍躲避主人捉拿的場景。
影片全程我都希望以本地方言來交流。這不僅有利於當地非職業演員展現自身狀態,而且會表現出一種經濟落後地區,邊緣城市相對野蠻的感覺和風貌”
羅恆聞言點了點頭,能聽得出來,應良已經為他這部處女作長片考慮了很多了。
接著他又問了個問題:
“應導,我聽說你對商業片很反感?”
“這麼說不是太準確。我比較注重個人的表達慾望,我想拍的東西一定要拍出來,不想因為外界因素導致它被修改。
我反感的不是商業片本身,是在拍攝過程中,製片人和投資方強加給我的一些條件,一定要我按照市場的需求把本來想拍的東西改得面目全非,我覺得這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是在浪費我的創作生命。”
這話應良說的十分誠懇,算是和羅恆擺明自己的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