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楚家有良婿,吳門遭大賊(下)
章節報錯
“邊關有急,他連夜奔赴,今日過後我亦會前往,拖著這兩日也是為了碧兒。”楚安遠道。
一語落下,羅氏垂眉嘆息一聲,楚落碧眼露憂色,“父親萬事小心。”
水穎崢道:“小婿無能,打小隻習得些花拳繡腿,混賬多年本事也只在玩樂上,不能於戰事上為祖父與父親分憂,實在慚愧。”
“你倒是有心,不過我卻有一事問你,喜堂之上你不顧碧兒的臉面,生死要護個小婢卻是為何?”楚安遠道,心中忖度許久仍是問了出來。
“當日確是小婿的過錯,傷及碧兒和楚府臉面,小婿難辭其咎。”水穎崢狀似後悔道:“小婿聽聞朝中仙師與隋安侯為一黨,而兄長上卿之位旁落不就是隋安侯使了鬼魅伎倆,是以仙師欲涉小婿院中人事,小婿是千百個不願。”
楚安遠恍然,就在前幾月,其義子楚英堪登上卿之位,奈何隋安侯橫插一腳,害楚英升遷之機落空,教楚府上下好生氣憤,此後再是聽不得隋安侯三字,現下知新婿如此有情有義,很是觸動道:
“你這般有心,是我們錯怪你了。”
水穎崢笑道:“父親無需如此,小婿既與碧兒結為夫妻,自然榮辱一體,楚家的勁敵便也是小婿的仇人,小婿知楚家現下受隋安侯掣肘行事艱難,已在尋門路看能否進得朝堂,若成功定然為父兄效力,剷除異己,築鞏固山河。”
“好好好,”楚安遠喜道:“得此佳婿,真是我楚府之幸。”
這日,楚府家宴甚是融洽,父慈子孝,闔家歡喜。入夜新婦當歸時,水穎崢忽被楚安遠叫進書房,肩上一重,楚安遠拍著他道:
“好孩子,我見你是個忠實的,才知傳言不可盡信,你有心入朝,為父願助你一臂之力,也是你福運好,為父昨日才得了魏貴妃的信函,道聖上有意為六皇子尋個武教,自先太子去後六皇子最得眷寵,此門差事堪得器重,你意下如何?”
水穎崢頗為感動,不禁動容道:“父親顧念,小婿自不會放過這大好機會。”
“不過,”楚安遠道:“為父需與你言明,此事並非聖上做主,做主的乃是由六皇子的生母熙妃,熙妃眼高於頂,卻是要在臣子中好生篩選,各族僅入一人,於皇城立擂臺,藝高者得,到時為父使人疏通,可保你直入前五,然餘下的就要靠你自己了。”
“小婿無懼,”水穎崢道:“有勞父親費心,小婿定不會教您失望。”
楚安遠聞言甚是欣慰,後與羅氏二人將人送至門外,好好囑託了一番,才放人歸去。
翌日,楚安遠書信一封飛鴿傳至上城,帶著人馬走旱路往邊關而去,而羅氏攜家僕走水路回上城主府,楚府在舒城院落便就此空置了。
打楚落碧嫁進來,水穎崢夜不歸宿連房都未圓了去,好在歸寧的這夜總算做上一回。
可就這麼一回,楚落碧便有些怕了,床上的水穎崢甚是粗暴,半點憐香惜玉也無,完事後她身子如折了般,再也支撐不住沉沉睡去,水穎崢冷眼看了她一眼,而後下榻披衣,往密室而去。
“查著訊息了?”
密室內婧娣先一步到了,聽他問話,回道:“他們查著些要緊的,讓我速來稟報。”
水穎崢從她身旁過時擁她入懷,攬坐在腿上,婧娣面色微紅,一手在他胸前撫弄,接著道:
“顧家除商賈外還有一重身份,顧胥星的父親顧長衛乃是霽宣侯,其爵位是先皇還在位時,其祖上打下的。當年,娘娘和皇帝在上城奪位之時,顧長衛已襲爵位,是他同半朝老臣助新帝順利登基,事後頗受器重,然去年不知為何被下詔留爵從商,便有了如今的三顧酒莊。”
“可笑,霽宣侯那般狗腿,竟還是被那人丟棄,成了條可憐蟲,”水穎崢冷笑道:“母親先時賞識此人,如此我倒不好趕盡殺絕了,想個法子讓他們離開舒城,看在顧長衛的份兒上,本少爺尚且留他顧胥星一命。”
婧娣柔聲應“是”,不再提旁事,恰外間風雨忽來,擊打屋簷格外吵鬧,襯得室內旖旎曖昧,婧娣不覺攀附上水穎崢的脖頸,眉眼含情,仰首朱唇迎上,水穎崢魅笑一聲,埋首吻下……
“主子?”
婧娣疑道,男子薄涼的雙唇與她相距微毫,二人氣息交融,卻未有近一步的親近。
端看著水穎崢眸色漸深,落不在實處,半晌,方聽得他道:“那蠢女人腿疾甚重,可捱得住這陰雨天?”
婧娣臉色一變,還沒來得及回應,水穎崢已推開她站了起來,蹙眉往吳門去了。
也是不巧,他還未離得開密室,又被旁的要緊事耽誤了,便就在這時,吳門大宅裡遭了數年來的第一回賊。
這闖吳門的賊也是個奇的,一把火燒了吳門的柴房,卻留下一錠銀來,火是打柴房裡頭放的,因著雨天沒釀成大事;又闖了吳大少爺的書房,卻將書岸上主人家親寫的詩句批了個一無是處……最後院裡未丟任何物什,只不過吳大少爺的一摞書冊子掉進了茅房的屎尿坑裡,水墨汙著,全數毀了去。
第二日吳門遭了竊賊的訊息便傳開來,府差主動上門查案,吳大少爺連連擺手謝道:“無甚珍貴的東西,也就是女冤家上門作怪而已,不好教兄弟們勞心。”
說罷備了些小禮送客,回頭準備了行李,是日就以家公做壽為由離了舒城。
也是巧,隔日城裡吏事得了舉報前來清查吳門奴僕案冊,趕走了一名前主已在吏事樓除名,而後主無法出示身契的女婢,嗯……此婢便是……雲棠。
當雲棠抱著自個兒的包袱站在吳門宅子口時腦子仍是懵的,自己都還未認熟吳魁生的院子呢,怎就被炒了呢?
可不是吳魁生那公子哥兒想賴了她的工銀吧?
她思前想後,又覺這不似吳魁生的作風,便只道是今年運道不好,差事不好做了去,“唉,改明兒再燒幾柱高香求個順心順意吧!”
說罷瀟灑轉身,自是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