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私塾
章節報錯
(三三)
到民國那陣子,河邊就有了私塾。
塾師多是下河的落第秀才、破落書生。讀了大半輩子的書,卻考不上個功名,家中敗落且在下河找不到一碗飯吃,就挑兩箱書上河來。在與河邊富戶談好後,騰出一兩間院落房屋,立一座孔子像,設一張香案,再擺上幾張十幾張書桌,就可以開私塾了。
私塾大多是本族中子弟讀書的地方,但也可以多容幾個客親家的娃娃。
文鬥寨、巖灣寨的大戶人家或富戶,也多從一家眾多娃娃中挑一兩個聰慧的送到河邊親戚傢俬塾來讀書。
娃娃們一天搖頭晃腦地跟著塾師唱“之乎者也”“趙錢孫李”,眼睛卻看向窗子外,心裡想著溪邊、河邊、田野裡那點好玩的趣事。一時走了神,塾師走到身邊了還未反應過來,戒尺很快就落到了小手掌上。
塾師手中的一把戒尺,總讓娃娃們望而生畏。但也有年齡稍大且極其頑劣的娃娃,被塾師打了手掌,心裡不服,總要想一種辦法讓塾師吃上苦頭。
從山上一個刺蓬中採來一兩顆尖尖的刺,悄悄倒放在塾師的椅子上。果不其然,戴著老花鏡的塾師準能中招,一屁股坐下去,馬上像吃了辣椒一樣跳著腳站起來。
或者去溪邊捉一隻癩蛤蟆,放進褲子口袋裡。然後找個機會悄悄溜進塾師房間,把癩蛤蟆放進塾師的被窩裡。老眼昏花的塾師看了半晚書,伸個懶腰準備睡覺時,準會被嚇個半死,一夜也睡不著。
發生了這樣的事,第二天塾師必紅著眼睛,氣鼓鼓地去找老東家告狀。老東家當然是既賠禮又道歉,把好話說完,又請塾師吃飯喝二兩好酒。這事,才算過去了。
無一例外,肇事的娃娃屁股上總少不得挨家長一頓竹鞭。
那年,祖父拄著柺杖,打著燈籠,把穿了一身乾淨衣服的長孫姜達峰帶到河邊集市上一傢俬塾。
但凡來讀私塾的娃娃,都要先拜孔子,後拜塾師。
孔子像前,煙氣繚繞。姜達峰拜過孔夫子,又拜過塾師,就算是私塾的一個學生了。
因為聽說那個塾師嚴得近乎苛虐,且又不熟悉河邊那一個陌生環境,祖父前腳出私塾前門,姜達峰就從私塾後門跑了。等祖父一路爬山氣喘吁吁剛回到家,姜達峰就已經在家等他了。
從此,姜達峰再也不肯去河邊讀私塾,倒是願意在寨上一傢俬塾把“之乎者也”那一套讀完。其間,他也看見比他大一些的學生把茅廁的木板抽出一大截,做成一個陷阱,然後貓在一個地方等看那個嚴厲的塾師上當。果然,老眼昏花的塾師貓著腰上茅廁,一腳踩空,就掉進了茅坑,一臉一身全是臭不可聞的汙物,然後自顧摸索著到處先找眼鏡。
有個別娃娃看著平日威嚴的塾師變成這個狼狽樣,忍不住笑出聲來,塾師也就明白是這幫搗蛋鬼搞的惡作劇。
那個老塾師文縐縐地罵罵咧咧半天,又到水塘中去洗半天,全部學生也得跟著在孔子像面前跪半天。不過,大家都咬緊了口默預設罰,誰都沒告密。
讀完私塾,又轉入小學讀兩年,然後姜達峰就到縣城王寨讀中學去了。。
後來,姜達峰改名為姜穆,成為大作家,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件事。在《自剖》一文中,姜穆首先就寫了這件事。
看來,“斯文”這東西,在山裡頑劣娃娃面前,還真不算個事,一不小心就得“掃地”,顏面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