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望夫孔”
章節報錯
(三十)
遠房一個堂姐,沒讀過多少書,但卻憑記性會唱很多山歌。
其中一首山歌,唱的是很久以前送丈夫下洪江去闖碼頭。臨行前,妻子陰裡暗裡反覆囑咐丈夫此去莫要被洪江“花花世界”迷了眼。
“清水洗衣白水漿,打扮童郎下洪江。
人多過船莫亂過,橋頭古樹莫歇涼。
口乾莫吃巖梁水,一來著莎二著涼。
歇店莫歇大店子,大紅店子有姑娘。
姑娘舀水莫洗臉,媳婦舀水莫解涼(洗澡)。
睡覺莫去姑娘房,恐怕一時動刀槍。
你的爺孃又在遠,無人救命可憐郎”。
每每堂姐唱起這首歌的時候,我的眼前總是浮現出一幅難分難捨的送別場景。
在文鬥寨,幾乎家家戶戶的木樓上,都留有一個人臉大小的孔。寨上人都稱之為“望夫孔”。
夫妻倆纏綿半夜,又說半夜的悄悄話。第二天,天剛微亮,丈夫就揹著行囊出發了。
舊時,丈夫出遠門,妻子是不可以相送出門的,更不可以話別,因為女人的眼淚淺,一時間忍不住就會流出來。丈夫此行走的是一條兇險的水路、一條前途莫測的水路,出門前有人流淚是不吉利的。
該說的話,都必在頭一天夜裡說完。
只有等丈夫出門後,妻子才可以透過“望夫孔”看著丈夫漸行漸遠的背影,默默地流淚。
丈夫且知道身後有一雙眼睛默默而深情地注視著他,必一步三回頭,依依惜別。
也許這一去,就再也回不來了。也許,這一去出人頭地當上老闆後,會風風光光地回來。
一個“望夫孔”,多少悲歡離合,多少別情難訴!
歷史上,一掛掛“小排”在清水江內外“三江”完成交易、納稅後,即改編成“中排”,方才浩浩蕩蕩地順江而下。越往下河道越寬,水流越盈,彙集到洪江等地後,就得再次改編成“大排”,然後才能入洞庭湖、闖長江,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
這一路坐木排下洪江去,常有在河邊洗衣洗菜的婦人拿山歌戲謔逐浪而來的排伕。歌曰:
“勸郎乖,勸郎莫去放木排。
放排能有幾時好,浪裡死了何處埋?”
或唱:
“你扒排郎,天天扒排下洪江。
腳踩排頭手扳棹,天天都在浪裡熬。
一晌日頭一晌雨,淋你腦殼臭尿騷!”
為了生活,遠離親人,數天、數月,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有的甚至排散人溺,喝許多冷水死去,而屍骨難還鄉。排伕們似乎早就看透了生與死,多樂觀地回唱道:
“我扒排郎,天天扒排下洪江。
腳踩排頭手扳棹,天天都在浪裡熬。
找得銀錢我莫亂用,轉回家來討你作婆娘”。
岸邊婦人反被戲弄,氣得直跺腳。排伕一笑之後,木排卻早就下河遠去。。
從黃透元老人口中,我知道了很多有趣的山歌,且知道這些山歌唱的就是這方水土、這條河以前的一切情形。陌生又熟悉,彷彿就發生在昨天。想伸出手去觸控,卻又發現很遙遠,遙遠。
清水江,是一條承載著希望的水路,也是一條風情萬種的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