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背炭
章節報錯
(十二)
燒炭,就要燒硬炭。
寨上的大人們燒炭,總要跑到離寨子很遠的烏鬥溪邊密林中去,才有上好的青鋼木、麻櫟木,燒出來的炭才叫硬炭。而炭燒好後運回來,基本上都靠肩挑背馱。一個來回,就要走上二三十里路。
父親當老師要上課,週末又要打理那幾畝薄田,沒時間去山上燒炭。我家冬天取暖的木炭,基本上靠買。運到寨上出賣的木炭,一般都很貴,而自己到窯洞去背,則很便宜。為節省一些錢,母親常常帶著我哥姐幾個去烏鬥溪邊背炭。
一個雪天,下的是紛飛的鋪雪,路還沒結冰,不是很滑,母親又帶哥姐幾個去背炭。那次我也跟了去。
到了窯,真是大開眼界。空地上,幾萬斤漆黑的木炭被碼得整整齊齊,一層一層的。一窯炭剛取出來,旁邊另一窯卻又燒上了。
山路這麼遠,燒炭的人一個冬天基本上都是在山上過的。為便於看火,兩個窯火門之間總要搭一個簡易的木棚。母親在往揹簍裡裝木炭時,我就好奇地鑽進木棚中去看裡面的一切情形。
木棚是用雜樹壘起來的,裡面除了煮飯用的鐵鼎罐,炒菜用的鐵鍋,還有一床發黑的棉被,一條還剩下一半的香菸,半袋米,半壺酒,……可以想見,在這大山中的一個個漫長夜晚,燒炭人就是靠這煙和酒度過的。
遠房堂兄和哥哥卻對窯的構造很感興趣,一直爬上爬下到處看。大概他倆是想著怎樣在屋邊也複製一個這樣的窯。
母親和姐姐裝好木炭後,我們就藉著火門的火,邀請燒炭人來一起吃從家裡包來的午飯。母親煎得焦黃的䤃魚,鹹鹹的、香香的,每個人大抵能分到一小塊,再配上一點酸菜,吃起來可香了。
燒炭人是一個遠房大叔,頭髮和鬍子都長長的,亂亂的,大概已經很久也沒梳洗過。粗糙而長滿老繭的手,一邊拿著飯糰,一邊端著酒碗。
臨走前,母親對那個遠房大叔說了一些感激的話,又叮囑他“你好好燒炭,莫只光顧著喝醉酒,誤了火。等明年開春了,四嫂幫你說一門媳婦”。
遠房大叔聽了,就傻傻地憨笑。
山裡的雪下得急,裝好木炭回來的時候,大雪又把路封了,我們來時踩出的腳印幾乎已經完全看不見了,天地間一片潔白。偶爾一隻野兔或一隻山貓匆匆而過,那也一定是在往窩裡趕。雪地上空留一串腳印,很快又被大雪覆蓋。
帶路的一個遠房堂兄惡作劇,故意在路邊茅草的雪上踩出幾個腳印,隨後跟上來的哥哥很快就中招了,一腳踩空,滑下了路坎下,木炭滾落一地。
當然,這種玩笑一般也只敢在不是很危險的路段鬧著玩。
一家人大老遠去背炭,省下來的錢卻可以吃一頓肉,這是很划算的。。
夜晚,大雪封山。在溫暖的被窩裡,想起這個長長而寒冷的夜晚裡,燒炭的遠房大叔還在冰天雪地的大山中……我就久久難以入睡。
背炭真的很累!有了那一次經歷,以後我就再也不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