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崔瑩和自己手下商談。

李成桂府邸,他也正在和曹敏修密謀。

兩人跪坐在塌几上,飲著燒酒。

碟子上,擺放著兩樣小菜,一樣是大明過來的落花生,一樣是大明過來的荇菜。

至於這燒酒……

雖說名義上是高麗產的酒,實際上是大明以木薯釀造,賣給高麗的。

李成桂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眯眼道:“王上,馬上就要下令,命你我二人率軍,前去遼東鐵嶺,與明國交戰了。”

曹敏修身材魁梧健碩。

他眼睛眯起,祖上是漢人的他在在高麗也屬於北人黨,和李成桂一樣,都屬於被南人黨排擠打壓的物件,偏生他和李成桂都手握重兵。

他壓抑著心頭的怒火,道:“王上怎麼能被崔瑩那些奸臣所誤!”

“我高麗,根本不是大明的對手!”

如今的高麗雖然國力比較強,也正好在新羅人渤海人等大融合的時代,正是他們民族自尊心爆棚時刻,但是他們內心都十分清楚,高麗並非是大明帝國的對手。

武將們都很理智。

反而是文官們,一直在瘋狂叫囂。

尤其是這段時間和大明做生意,賺的盆滿缽滿的諸大貴族世家,還有寺廟的佛頭們,他們全都支援高麗出兵和明國大戰。

沒辦法,高麗如果不輸一仗,他們怎麼賺更多錢呢?

而且文官們,和李成桂不對付的那些武人們,也想要趁機除掉李成桂和曹敏修這兩個北人黨,尤其是李成桂這個不服管教的貨。

畢竟,高麗王反正也是隨時可以賣的,打仗輸了可以甩鍋給武將,明人又是講道理的,至少不會像是蒙古人那樣燒殺劫掠,所以他們壓根都不怕,巴不得趕緊打起來,好搞下臺一撥兒權貴,給自己家族多撈取利益。

小國的命運,永遠是被寡頭所掌握。

“你我能湊出多少兵馬?”

李成桂問道。

曹敏修想了想,道:“十五萬兵馬。”

李成桂端起酒杯,眯眼低聲道:“十五萬兵馬,足夠了……”

他看著曹敏修,欲言又止。

最後,他還是沒開口。

畢竟,叛國賣國這種事情,沒有交心的人,是不敢亂說的,最佳時機,是在他李成桂率領高麗的十五萬大軍,軍權到達最高點的時候才最保險。

曹敏修也是欲言又止。

兩人互相對視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

……

遼東,遼陽。

馮勝與傅友德兩位國公出馬,這在大明歷史上也很少見,但是他們二人都不太高興,在遼陽城中面無表情地接受指揮馬雲,指揮葉旺的宴請。

二人間或對視一眼。

他們都知道,此戰之後,他們就該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