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高麗對大明宣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麗,開京。
崔瑩在自己院落之中,拿著諜報觀望之後,冷哼一聲。
這位高麗國一代名將,此時鬚髮皆白。
雖說眸子精芒閃爍,現實他還有不俗的精力,但事實是,他已經老邁,而以李成桂為首的少壯派,正在逐步壯大,他們遲早會把持高麗的國政。
說來可悲。
高麗這個國家的國王,從來就沒有真正掌握過朝政。
他們國內寡頭林立,各自為了利益互相廝殺。
就連崔瑩也未能免俗。
嘴上對大明喊打喊殺,要建立高麗銀行,和大明皇家銀行根據匯率兌換貨幣,為高麗建立金本位貨幣,身體上,崔瑩自己家族沒少從大明進貨來買賣,因為大家都在用這種方式賺錢的時候,心裡的那層道德微不足道。
何況,高麗本身沒有多少愛國派。
愛國?你怎麼愛。
高麗大部分貴族,都或多或少被元朝蒙古人換了血。
極少數沒換血的,也都有各自的心思,如李成桂家族,本來是高麗北方的雙城人氏,以前那地方在唐朝是新羅,後來是渤海國,本來對高麗人就有點鄙視。
甚至於,如今還存在的金國女真人,一些在深山老林子裡打獵為生的女真人,都鄙視高麗人。
高麗人自然也鄙視他們。
這種互相的鄙視,是元朝統治者,在漢人儒臣的建議下有意這麼推波助瀾造成的。
就拿李成桂來說,他們家族世代是大元雙城世襲千戶,但是蒙古人偏生要安排個高麗副總管去監視他們,而且故意給那高麗副總管權勢。
做副手的沒有人甘心被欺在身下。
所以李成桂家族本來和高麗很不對付。
這也是大元和高麗邊境那些行政機構的縮影,為的是防止大元的邊境官員被高麗腐蝕,前期的效果十分不錯,再加上高麗曾經是大元的遼陽行省,所以這邊的人對於繼承了大元帝國國祚的大明,牴觸心理沒那麼強。
甚至有一些期待……
因為崔瑩這種貴族,一向以自己是華夏自居,大明畢竟喊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高麗可是小中華,看看崔瑩自己身後的屏風,唐式的塌幾,身上的衣襪,放著的漢字書法等,就知道。
聽到他冷哼,坐在他下首的崔瑩派別大臣,紛紛對視一眼。
這幫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高麗人善於內鬥。
這是元順帝妥歡帖木兒說過的一句話,尤其是高麗南北之人,因為他的皇后奇皇后就是高麗人,寵臣宦官樸不花也是高麗人,所以對高麗人把握很準。
底下的這幫崔瑩派,簇擁在崔瑩身邊,不過是為了從崔瑩這裡拿權。
政治,看重的永遠不是一個人,而是他手中的權利。
當年高麗王被賜死後,崔瑩和幾個權臣上臺掌權,分別劃分勢力地盤,崔瑩因為能掌軍,如今勢頭正大。
“李成桂這個北人,十分不可靠,崔大相,請您下令,讓我們去把李成桂斬了吧!”
有個官吏叫囂道。
“曹敏修那王八蛋,也是個賣國鼠輩,暗通明國,著實該死!”
又有人喊道。
崔瑩瞟了這幾個官吏一眼。
這幫傢伙嘴上喊的兇,但自己屁股也十分不乾淨,就拿罵人家大將曹敏修私通明國的高麗國官吏來說,他自己也偷偷和明國貿易,而且還搞了兩支船隊,專門從明國買糧食來開京高價出售。
高麗此地因為國寡地小,國民比較封閉,權門世族,還有佛門勢力更加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