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蜀王殿下的憂慮(第1/2頁)
章節報錯
成都府。
蜀王府已經修建完畢,耗時七年。
大城足足佔據了整個成都城最繁華的地段,將宋朝成都古城囊括在內,其武二廟最為隆重,文廟自然是貢院,其中有孔廟,武廟為講武堂,其中有關帝和嶽武穆神像。
已經在此地待了五年的方孝孺,正在為蜀王殿下朱椿的孩子授課。
蜀王不僅自己好學,對於世子教授也是極為嚴格。
哪怕世子才三歲,便已經開始學習啟蒙讀物。
講完課程,方孝孺就被蜀王殿下叫去府邸,與蜀王殿下討論最近南京朝廷傳來的訊息,大明天子朱標殿下即將派遣中官參與核實各地大明皇家銀行賬目。
這賬目,實際上就是稅收。
這幾年,雖說一條鞭法沒有提出來,但是各地實際上正在逐步推進大明皇家銀行承擔收稅的職能,老百姓可以將自己要繳納的實物稅摺合成錢糧交,也可以拿去大明皇家銀行賣了來交,因為大明皇家銀行和大明開遍天下的驛站是一體的,而驛站商旅不絕,又將這些錢糧米粟,布帛等,運送到各地去販賣。
這極大的促進了大明如今的繁榮。
經過這段時間,在蜀地與各處青藏佛頭打交道,並且籌備文武科舉事宜,蜀王朱椿已經成長了許多,他手上拿著南京過來的聖旨,來回在府邸踱步,道:“方先生,依我看來,朝廷這是要對勳貴下手了啊。”
他語氣中有些蕭瑟。
其實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朝廷要動勳貴。
先前已經說過,大明皇家銀行和驛站是一體的。
而百分之八十的驛站站戶,都是勳貴軍頭手中退下來的老卒,還有百分之二十,是大元之前的世襲站戶。
所以,驛站和銀行,這兩個地方勳貴很容易把手插進去。
如今情況不同了。
方孝孺早已知道有今日,說道:“王爺,此為大勢,天子派遣中官,太學國子監監生,還有講武堂,戶部,從官組成調查隊,彼此監視,核實天下課稅司局,此是天子在清查蛀蟲,如今大明皇家銀行被腐蝕的厲害,就拿我們蜀地來說,各地的驛站,銀行,帶兵的武將們若是不上下其手,侵吞一番,難以養兵。”
“又有一則,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如景川侯,他為大將,鎮守一方,近親遠鄰紛紛投奔,要麼在驛站擔任驛丞,要麼在銀行擔任要職,且都是邊關險要的衛所,這是無可奈何之事。”
蜀王點點頭。
其實川蜀之地十分“富庶”。
這個富庶的定義在於,大量的財富集中在周遭青藏地區的佛頭手中,這幾年蜀王在此地搞得有聲有色,講武堂和貢院裡來了許多川藏土司頭人和佛頭之子,此時活佛還不是在朱雄英那個時空那種金瓶掣籤轉世,有些佛頭家族是世襲制,而且受到元朝皇帝影響,大歡喜推蝶兒秘術很流行,所以私生子眾多,這幫人自然而然被成都府這裡的的文武廟。
有意思的是,土司頭人的子弟,大多喜歡去孔廟學文。
而佛頭家族弟子,大多喜歡去講武堂學武。
這是因為,土司頭人嫡長子繼承製,有些地方是女頭人繼承,他們很羨慕大明的天朝上官文官們,有身份有地位,學好文化,可以在大明皇家銀行裡掌錢,出入都有隨從,地位得到提升。
佛頭家族子弟卻從小就要在廟中苦修,十分仰慕武人建功立業,騎馬馳騁,在各地率軍建功立業。
這些大量川藏地區的貴族子弟進入大明的官場後備人才基地,極大的推動了大明皇家銀行的發展,維護了大明的統治,而這些川藏的土司頭人弟子,佛頭家族,也從川藏高原走下來,紛紛進入周遭省市經商,發展,他們也帶動了本民族的壯大。
有些佛頭弟子,行走各地佈道,就將錢財存在大明皇家銀行,只需要拿著飛票,也就是存摺,就可以在各地大明皇家銀行隨意折取。
川蜀地區,在經過南宋末年被元朝蒙古人屠殺導致千萬人口銳減至不足百萬人的至暗時刻之後,僅用了短短五年時間,就迸發出了極大的火力,這裡的銀行存款量,賦稅交納量,已經快要追上陝西。
要知道,此時的陝西山西和江西三省,都是大明人口賦稅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