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高澄也終於抵達江南之行的最後一站,湘州。

長沙城外,小高王望著巍峨的城牆,百感交集。

這片土地,對於高澄這個身份來說,算是初來乍到,但在另一時空,卻是他讀書、奮鬥的第二故鄉。

斛律光見他陷入遐想,並不明白高澄此時心中的惆悵,卻還是肅立在一旁,沒有打斷他的思緒。

許久,高澄才收回了心神,長嘆道:

「入城吧。」

馬車緩緩而行,路面平整,並不顛簸。

高澄坐在車廂裡,閉目回憶著另一時空的人與事。

道旁兩側有弓弩射向馬車,許多人在大喊;

「殺高賊!誅獨夫!」

馬車已經停下,高澄皺起了眉,他不明白自己怎麼就成了獨夫。

但也只是疑惑而已,車廂外的紛擾並不能影響不到他,隨著一聲聲慘叫聲響起,喊殺聲也越來越弱,到頭來不過又是一次失敗的刺殺而已。

堯師騎馬來到車前,稟告逆賊盡數伏誅,沒有來得及留下活口是因為有部分人見謀刺失敗,便以短刀自戕。

「那就繼續走吧。」

高澄意興闌珊道。

掌權二十多年,又怎麼少得了仇人,那些被他打壓計程車族,那些妄圖復國的遺民,甚至可能是自己同父同母的手足兄弟,太多人有理由殺他。

事後自有聽望司追查,用不著小高王親自去查驗屍體。

高澄落腳的地方是北梁宮城,即蕭綸以前的邵陵王府,在稱帝后,又擴建了一圈。

才下馬車,斛律光便下跪請罪,高澄將他扶起,好言安撫。

車駕出行,百姓圍觀,治安本就難以管理,湘州是江南之行的最後一站,假使是有心復國的梁人,必然在此孤注一擲,其餘與高澄有怨恨之人,也可能冒充梁人,打著復國的名義,行刺王殺駕之事。

高澄牽起斛律光的手,與他一同入府。

他百分百相信斛律光的忠誠,且不說二人自小相交的情誼,高澄若是出事,對斛律光有百害而無一利。

進得正廳,讓其餘人自行安置,高澄又與斛律光商討起攻略楚州一事。

自漢中入蜀的道路難走,從江漢西進也好不到哪去。

不過斛律光此時心氣正高,得知高澄將撥付他五萬戰兵,也承諾,若是宇文泰沿長江東出,則必破其主力,若宇文泰由雲貴支援南陳,即拔楚州以獻高澄。

「明月之勇,我素知之,明年之戰,固然緊要,但也不可在急切之下輕身赴險,宇文泰等人逆勢而為,長久不了,得楚州固然可喜,卻也比不得明月安危。」

高澄與斛律光執手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