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高洋、高演的預料,隨行名單確有二人,不過另人意外的是後宮四夫人一併隨駕南巡。

爾朱英娥、宋氏、元仲華自建國以來,便再未出宮,此番能夠隨行,其實也是借了蕭妙淽的光。

高澄此番南巡,最重要的任務便是安撫江南人心,因此帶上蕭妙淽,多少也有些作用。

但小高王不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於是便讓四女同行,如此,也可讓外界對後位少些猜疑。

關於皇后之位歸屬的議論,自蠕蠕公主死後便從未斷絕。

畢竟皇后的冊立關乎國本,直接影響儲位爭奪。

除後宮四夫人以外,高澄還將堂弟高睿一家的名字添上去,也是有意借這次南巡的機會,與元季豔多多接觸,看能否破鏡重圓。

由於高隆之被派往鄴城營造行宮,高澄留楊愔、崔季舒、崔暹、趙彥深四人主持國事,以陳元康監察洛陽。

晉王高孝章、秦王高孝瑜、趙王高孝琬、魯王高孝瓘,燕王高孝琮則留在六部,各司其職,就連尚未任事的第六子高孝珪也並未帶在身邊。

昭德六年(553年),九月十二,高澄領步騎八萬出洛陽,計劃經淮南渡江,下江東,再向西行,由荊南北渡,返回江北。

沿途高澄派人多番暗示,元季豔知道他的意思,但好不容易堅定了決心,便不會再變。

被數次婉拒後,高澄終於確定她不願再續前緣,也不曾逼迫,而是徹徹底底將過往的感情拋到了腦後。

車駕於十月下旬抵達合州,合州刺史柳仲禮領一眾官員出城二十里相迎。

入城後,柳仲禮自請轉任文職,將麾下數萬江東兵馬交出。

被移鎮江北,如失根浮萍,而高澄又帶八萬步騎浩浩蕩蕩而來,始終把持著江東兵馬的柳仲禮終於放手。

高澄對此大加讚賞,為其封侯,又在柳仲禮軍中裁撤士卒。

其中老弱之人被踢出軍營的,發上一筆錢,讓他們回鄉務農,接受田地分配。

精壯之士則派往江州,撥至吳明徹的麾下,其餘之人則派往江東各地,為州郡兵。

合州的軍事整頓,待高澄車駕去了江州,也會在吳明徹的部眾之中上演。

在洛陽新招募十萬步騎為戰兵後,高澄自當精簡蕭梁原有的軍隊。

蕭氏內戰以來,蕭綱、蕭綸、蕭繹紛紛擴軍,以致軍中將士良莠不齊,此番裁撤老弱,也是高澄的目的之一。

至於為被淘汰的將士發錢分田,也是必須的,負責定然會鬧騰起來。

江南這些年戰亂,多的是無主之地,而高澄鼓勵士族購買手工業品,也是賺的盆滿缽滿,能夠拿得出遣散費用。

在解決了合州的部隊整編以後,高澄再次由採石磯渡江,不過如今再也沒有南梁水師來騷擾浮橋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