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弊案(第1/2頁)
章節報錯
新組建的十萬步騎必須在長期的訓練後,才能初步形成戰鬥力,而高澄暫時沒有動武的打算,也給了他們充足的時間。
高澄計劃等新兵形成戰鬥力,則分派去各地,接替老兵駐防,再將分派在外地的精銳重新調回洛陽,以供他將來隨時駕馭親征。
隨著漢人在軍中的比重逐步攀升,許多漢化政策也得以順利推行,比如說官員服飾。
過往無論東魏,還是北齊,都未曾對官服作硬性要求,鮮卑武官可以衣著鮮卑服帽,漢族文官也可以穿戴漢魏衣冠。
當初高歡擁立元善見時,便是以鮮卑舊禮祭天,穿的也是鮮卑服飾。
這些年高澄一直在刻意忽略這個問題,有不少官員上奏,請求齊衣冠,正禮儀。
便是要統一官員服裝,要麼全是鮮卑服裝,要麼就穿漢人衣冠,莫要再繼續胡不胡,漢不漢,惹人恥笑。
不過這些人無一例外全被高澄以各種理由貶往外地任職。
過去,關於漢胡之爭,能打馬虎眼,高澄一律都是湖弄過去,到如今北鎮鮮卑遷來河南也十餘年,與當地漢人相互影響,尤其是高澄鼓勵他們彼此通婚,風俗漸漸融合,矛盾了沒了初來時的激烈。
】
高澄此次推行的漢化政策暫時只是限制在朝堂,如官員統一使用漢人衣冠,祭天、祭祖也拋棄鮮卑舊禮,官員上疏必須使用漢字,而漢人語言也成了朝堂的官方用語。
這些改革並未波及到軍隊,鮮卑軍隊依舊以鮮卑語傳達軍令,漢人軍隊也依舊使用自家語言。
只是高澄卻鼓勵鮮卑將領學習漢語,漢族將領學習鮮卑語,能熟練使用兩族語言之人,總能在相等的功績下,得到優先提拔。
故而也在一眾年輕將領中,掀起了語言學習的熱潮。
只是有積極響應的,也有人滿腹牢騷,人與人不能一概而論,就是有人缺乏語言天賦。
對於始終未能掌握第二門語言的將領,高澄也愛莫能助,他透過兵部行文,已經與眾人講得清楚,若是能使用漢語、鮮卑語,便能在漢軍與鮮卑軍中隨意調動,哪方有空缺,都能隨時填補。
可要是隻能運用本族語言,能任職的部隊也就少了,可不得慢慢排隊。
當然,才能出眾的將領,高澄還是會另眼相看。
只是高澄這些漢化改革並沒有鬧出什麼亂子,反倒是手底下的心腹鬧起了矛盾。
宋遊道無疑是個酷吏,四處咬人,好用刑罰,確實懲治了許多貪官,但其中也有不少人是被屈打成招。
而陸操自主理督察院以來,常將尚書左丞衙門送來的桉件發回重審,久而久之,宋遊道便對陸操橫豎看不過眼。
可陸操是個真君子,兩人也起不了什麼衝突。
但宋遊道為了維持自己剛正不阿的人設,卻得罪了高隆之這個真小人。
當初博陵崔氏第二房的崔孝芬拒絕了高隆之的姻親提議,無非便是瞧不起他的出身,覺得徐隆之就是個冒名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