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荊南(4000)(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戶部與兵部的全力配合下,北齊很快配齊了援梁物資,甚至將會貼心的為東梁運往京口,梁人只需往京口提貨即可。
徐陵也不貪戀北國風光,適時提出告辭,高澄也沒有強留,命魏收代為相送。
而在此期間,荊南與嶺南之間蓄勢已久的戰事終於爆發。
荊南蕭綸得北齊資助,又有將士齊心,為解救家卷而戰,氣勢洶洶南下。
嶺南蕭紀則將軍事盡數委於大丞相陳霸先,由其率軍抵禦。
穿越南嶺,有五條重要通道,即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又稱五嶺,通常也被用來代指南嶺。
蕭綸此番為了直撲廣州,避過了陳霸先北上所走的越城領,而是由騎田嶺南下。
只是陳霸先並未據守陽山關等險要,反而是放任蕭綸闖入嶺南,故而北梁大軍一路勢如破竹。
對於陳霸先甕中捉鱉的構想,蕭綸起初並未察覺。
而北梁的補給線被拉長,又遭遇陳霸先沿途堅壁清野,無法就地得到糧草的補充,直到將士疲憊,蕭綸這才反應過來,陳霸先是想學姜維守漢中的路數,企圖將自己的南征大軍盡數吞下。
面對諸將提醒,蕭綸卻輕蔑道:
“姜伯約斂兵聚谷,尚且不能守漢中,陳霸先又有何才能,敢效前人舊智。”
蕭綸的意思很清楚,姜維試圖放魏軍入境,將其全殲,但勝者卻是鍾會,如今自己遭了同樣的境遇,想來自己也能得鍾會之功。
只是蕭綸雖讀史,卻不曾細究二者之間的差別。
說是姜維守漢中,實際戰略統帥卻是蜀漢後主劉禪,與姜維一同鎮守漢中的卻是無故失期,導致他前番大敗的胡濟。
更重要的卻是朝廷用人失當,以早有降叛之心的蔣叔守衛重鎮,方有漢中之失。
而如今嶺南內部,雖以蕭紀為天子,但陳霸先廣得人心,各部將領皆嚴奉軍令,據城堅守,未有叛降之舉。
原以為要經歷惡戰的沿途關隘走得順暢,不曾想出了南嶺群山,卻陷入了在始興等郡圍城苦戰的窘境,而糧道又時常受陳霸先的攻擊,將士們叫苦不迭,眼見軍糧逐漸不支,蕭綱也終於有了退意。
可正所謂關門打狗,進來容易,出去難。
陳霸先命人日夜襲擾以拖延蕭綱退軍速度,待其一路走走停停,軍糧無以為繼,士卒疲憊不堪之際,親自領軍于山陽關外截擊蕭綱。
以侯安都為先鋒,直衝蕭綸中軍。
嶺南大軍以逸待勞,而荊南將士疲憊不堪,且糧草不濟,北梁天子蕭綸僅以身免,麾下大軍或死或降,在山陽關外被陳霸先打了一場殲滅戰。
蕭綸狼狽逃回長沙城,擔心陳霸先北上,趕忙向江州蕭繹與高澄求援。
然而江東蕭綱此時已經在重振武備,常有細作回報,其有西征之意,故而蕭繹不敢分兵。
反倒是北齊鄂州刺史侯景,與郢州刺史薛修義得知蕭綸使者北上求援,分別從安陸與江陵出兵南下,為蕭綸協防荊南。
關於這場戰事的勝負,高澄此前早有預料,畢竟一方是蕭綱領軍,一方是陳霸先掛帥,主將才能本就天差地別,蕭綱還是客戰,哪有不敗的道理。
故而早早吩咐了侯景、薛修義,若蕭綸求援,即領兵南下。
但再怎麼也沒想到他能敗得這麼慘,如今荊南軍事力量幾乎瓦解,蕭綸不得不強徵丁壯,加派苛捐雜稅,寄希望於重建軍隊,卻使荊南局勢越發走向糜爛。
荊南各地紛紛爆發反抗,盜賊蜂起,蕭綸的政令甚至出不了長沙城。
在洛陽的高澄得知訊息,召來親信常侍們商議過後,以慕容紹宗領步騎三萬南下,助蕭綸平定叛亂,同時實際控制荊南。
而另一份詔令,便是直接發往建康,讓蕭綱派遣軍士,往閩地大作聲勢,逼迫陳霸先回師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