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定計(第1/2頁)
章節報錯
蕭淵明的勸降信還在去往合肥的途中,段韶等人領五萬主力騎兵與二萬州郡兵已經抵達淮陰與高澄匯合。
“朕能得壽陽,全賴長猷(陳元康)獻謀與諸將用命。”
慶功宴上,高澄舉杯對眾人說道:
“八公山一役,揚我大齊天威,望諸君繼續努力,奪下合肥,全據淮南!”
眾人紛紛舉杯相對,齊聲恭維是高澄臨陣決機才有此勝,盡皆滿飲杯中酒。
宴席上,高澄與眾將歡歌曼舞,難得盡興。
自太昌二年,即公元533年起,高澄便一直在強調軍中紀律,嚴禁私掠百姓,過往大多是高歡、高澄兩父子親自統軍,少有如壽陽一戰分兵。
壽陽作為與合肥並列的淮南兩大重鎮之一,繁華母庸置疑,揚州還要等未來大運河開鑿,才會興盛起來。
這一次眾將領兵入壽陽,能夠嚴格約束軍紀,以最快速度恢復城內正常生產生活,更讓高澄喜出望外。
齊軍佔據壽陽,因展現出來的良好紀律,並未禍禍百姓,故而不曾激起壽陽百姓的抵抗,畢竟壽陽這些年,本就在南北之間反覆易手,壽陽百姓對於是當梁人,還是當齊人,牴觸情緒與江南不能等同。
當夜,君臣盡歡,宴罷人散。
翌日,宿醉後的高澄喚來陳元康等四名謀士與段韶,問策道:
“壽陽、淮陰既下,我等也算在淮南站穩了腳跟,欲全據淮南,為今之計,又當如何作為?”
陳元康昨日因獻策之功,被高澄賞了三千匹布,與段韶、高敖曹、斛律金等同,為第二賞格,僅次於生擒蕭淵明的彭樂,著實惹得其餘三名謀士羨慕。
今日高澄問策,王峻當先建議道:
“合肥,淮南重鎮也,若取之,各地必然望風而降,全據淮南易如反掌,臣以為當集重兵攻合肥。”
此言一出,不等高澄斟酌,王偉便反對道:
“合肥守備充足,又有名將鎮守,壽陽前車之鑑在前,必然不會出城浪戰,臣以為不可急圖,不如分兵攻略淮南諸地,陛下親領十萬精銳逼近合肥,使江南梁軍不敢渡江救援其餘州郡,待合肥淪為江北孤城,若梁人不南撤,城內也是人心惶惶,破城並非難事。”
此言一出,高澄頓感後背冒出一股寒氣,十萬大軍臨合肥,總覺得不是什麼好兆頭,但仔細想來,王偉所言並非沒有道理。
吃了壽陽的虧,梁人必無可能再被他勾引出城,蘭欽雖為名將,但並無傲骨。
他與蕭衍寵臣朱異與太子蕭綱寵臣韋粲交好,曾受羊侃當眾羞辱:你小子以銅鼓買朱異為父,韋粲為兄,歸依不當。
蘭欽當然沒有認朱異作父,就這侮辱,最後低頭的還是朱欽,哦不,蘭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