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整頓風氣(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歡臨別的言語,高澄記在了心中。
賀六渾或許有很多缺點,但他確實重情。
高澄能感受到那句話裡對尉景的愛護。
分明就是在告訴高澄,他不會讓尉景對高澄造成任何威脅,也讓高澄不要再對尉景耿耿於懷。
高歡都將事情交代到這個份上,高澄也不可能再違逆高歡的心思。
只要尉景放任地方後,能夠好好治理一方,善待百姓,他也願意把這份仇怨揭過去。
將來縱使不會親近尉家,也不至於打擊報復。
高歡回了晉陽,洛陽城中再也沒有了第二個聲音,大將軍高澄獨攬朝政大權。
為尉景這件案子,許久未能同臺的兩父子,為世人奉獻了一場精彩演出,也自然要用這件事,做足文章。
御史杜弼因彈劾尉景有功,被高澄升任御史中尉,三代清廉的杜弼也終於坐上了最適合他的位置。
至於原有的御史中尉,尋了個過錯,給貶了官職。
證據早就掌握了,高澄之所以一直留著他,就是這時候方便為杜弼騰位子。
這一時期的官場,真要鐵了心治罪一個官員,總能尋到過錯,實在尋不到也可以栽贓,杜弼不也能夠被冠以貪汙罪而處死。
如今尉景獲罪,百官畏懼,正是杜弼大展身手的時候。
高澄特意將杜弼喚來,交代他嚴打貪腐之餘,要注重物件。
杜弼卻言辭拒絕:
“世子授下官以御史中尉,意在打壓貪腐之風,如今權勢最盛者,正是當初信都勳貴,下官若縱而不顧,又怎能使群臣畏法。”
高澄知道杜弼誤會了自己的意思,他笑道:
“先生莫要誤會,澄並非要求先生寬恕勳貴。
“大魏吏治敗壞多年,風氣一時難以轉變,若將貪腐之人盡數治罪,又有誰來治理地方。
“我知先生心意,這世間當然不缺謀官的讀書人,但讀書並不代表就能精於政務,能夠立即承擔重任。
“澄所指是要先生暫且放過能任事之人,讓他們能夠為國效力,而那些尸位素餐之輩,無論他是否是澄的親黨,先生大可彈劾治罪。”
其實這話還是一個意思,信都勳貴,哪怕是尉景,洗心革面後也是能任事的,否則也坐不上如今的高位。
但換了一種說法,杜弼就能接受了。
目送杜弼離開,高澄再度忙碌於政務當中。
而杜弼也沒有辜負高澄的期望。
藉著尉景被治罪這股東風,杜弼在吏部考功曹郎中崔暹的配合下,清查尸位素餐之輩,又在聽望司主事趙彥深的配合下,深挖他們的罪證。
隨後發動御史臺眾御史,颳起一陣彈劾蛀蟲的風暴。
許多朝官、或地方官員落馬,政績突出之人得以升遷,才幹之士也能夠補缺任官。
這場風暴也引起許多人的不安,包括高氏勳貴在內許多官員向高澄表達對高氏的忠誠,試圖尋求庇護。
由不得眾人不擔憂,就連尉景都能被奪去官職,用囚車押往洛陽。
他們可沒那個面子讓高歡親自來洛陽求情。
面對惶恐的眾人,高澄也寬慰他們,只要是用心治事,絕對不會受到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