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父子登臺(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澄當然有能力處死尉景,高歡終究不可能讓嫡長子為尉景償命。
但這樣做的後果是高澄不願意承受的。
跟姑母高婁斤結下死仇,她時不時的跑晉陽找高歡敘舊,聊聊懷朔往事,談及與尉景一同撫養高歡的辛苦。
說得次數多了,高婁斤或許會被高歡厭惡,但高澄就能討得了好?
人心是會變的,尉景死之前,高黨勳貴們不恥於尉景的作為,高澄整治尉景,大家甚至會叫拍手叫好。
但如果尉景被高澄處死,他們又會覺得,憑藉尉景對高家的恩情,高澄說殺就殺,轉而認為他刻薄寡恩。
時代就是這樣,沒有人真的會把平民的性命當回事,尉景犯的罪,他的死足夠償還,那麼他的恩呢?
殺死一個尉景,承擔這麼多風險,這樣的置換,旁人不知道,但精於揣摩人心的高澄肯定不會幹。
甚至在高歡特意說和下,高澄都不得不捏著鼻子重新認下這門親戚。
最終,面對尉景服軟認錯的局面,經由高澄提議,高歡勸說,尉景認罰。
尉景散盡家財,補償枉死者家眷,由尉粲代父逐一登門致歉。
在高歡的注視下,高澄被迫表態,只要尉景將來好好治理地方,善待百姓,他還是認這位姑父。
尉景也保證將來一定端正作風,用心任事。
就算這次革了尉景的官職,只要高婁斤找高歡回憶過往,尉景隨時能被重新起用,只是冀州刺史註定是不可能再當。
兩父子結伴走出大牢,高澄抬頭望天不語。
高歡能理解高澄心中的憋屈,他淡淡道:
“受人恩惠就是如此,滴水之恩尚且湧泉相報,更何況是養育之恩。”
高澄這才回過頭來,心道:你逼死爾朱兆時,可一點也不像報恩的模樣。
心裡話當然不能說,高澄會意道:
“孩兒明白父親的苦衷。”
兩父子在大牢外分別,高澄往尚書省,高歡往渤海王府。
關於尉景這件事,他們還需要一場戲來收尾。
高澄回到尚書省,特意召集六部尚書以及三十六曹郎中議事。
正詢問在他離開洛陽期間,各部具體事務,高歡卻跑來了尚書省為尉景向高澄求情。
高歡擺低了姿態,高澄卻嚴詞拒絕:
“尉景觸犯國法,孩兒豈能徇私,父王請回,孩兒決計不能寬縱了他。”
說罷,轉身去了廂房,閉門不見。
高歡不得已,只能黯然離開尚書省。
高澄為了表示決心,暫時搬出了渤海王府,吃住都在尚書省。
當天,高歡為尉景求情卻被高澄拒絕的事情,就傳遍了整個洛陽。
人們感慨高歡重情的同時,又稱讚高澄能夠秉持公義。
一連三天,高歡每天都要往尚書省為尉景求情,又總會被高澄回絕。
直至高澄第四次拒絕高歡的求情,高歡才記起宮中還有一位天子元善見。
急忙入宮拜見元善見,向他傾訴尉景撫養自己的恩情,流淚乞求天子能夠饒恕尉景。
《仙木奇緣》
天子於心不忍,於是下詔寬免尉景之罪。
身在尚書省的高澄聞知訊息,親入宮城質問元善見,為何因私情而枉顧國法。
元善見無言以對,羞愧掩面而走。
高澄回到尚書檯,又上奏疏,請求罷免尉景官職,得到元善見應允。
當然,這些與高歡無關,他已經轉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