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考校(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高澄得知元季豔母子將會在洛陽定居時,第一反應這是賀六渾要試探自己。
被試探的次數多了,難免會產生這種想法。
可轉念一想,高歡沒有理由這樣做,且不提他究竟是否在乎元季豔為勾搭自己側室而死的高琛守節。
若他真在乎,且又擔心自己元季豔攪合到一起,高歡更可能做的是讓元季豔暴病身亡。
而不是以此為試探,真要高澄把持不住,與這位小嬸偷歡,高歡將身陷兩難境地。
以高澄目前的實力與威信,高歡已經沒能力,也不願再另尋一名繼承人。
因而高澄很快確信,元季豔之所以定居洛陽,僅是高歡為了讓她就近照顧高睿。
而高睿南下,也只不過是想讓親侄兒與兒子們親近。
晉陽與洛陽文武相互寒暄過後,一眾人陸續進城,二十萬幷州胡並未跟隨高歡入駐洛陽,而是屯於城外。
城內有高澄三萬五千京畿軍以及王士良代掌的禁軍,只要不是冒然入宮,也無虞性命之危。
元善見與高皇后率先回了宮,告別時,高歡仔細囑嫡長女,務必要保重身體。
高皇后哽咽著答應下來,這些年,她夾在丈夫與兄長之間,其實心裡並不好受。
清楚高澄對自己的關心與愛護,為了丈夫,卻終究還是不可避免的疏遠起來。
其餘一眾文武,在入城後也紛紛散去,高歡回到渤海王府,便迫不及待地與高澄說起了高孝章、高孝瑜兄弟倆將來的事。
高澄對此不以為意,就憑他小高王的養生本事,指不定跟倆兒子誰先被送走。
高歡對此無可奈何,也確實不能指望才二十歲,風華正茂的高澄如今就考慮身後事。
於是話題又轉向了關西。
一場傾國大戰不是說打就打,前期必然有大量戰前準備工作,列如打造器械、囤積轉運糧草,以及高歡這一趟出巡,震懾地方。
宇文泰不是瞎子、聾子,他也在關西整軍備戰,為此也放棄了原定的攻取玉璧計劃。
若能挫敗高歡第二次西征,或許玉璧可不戰而下。
感受到緊迫感的宇文泰也顧不得國計民生,他大肆擴軍,甚至有窮兵黷武的嫌疑。
但宇文泰也有自己的理由,東魏即將打上門,這才是緊要問題。
勝了,自然能再贏數年發展時間。
若是敗了,治理得再怎麼好,也不過是給高家父子作嫁衣。
宇文泰在關西大舉擴充兵士的舉動瞞不過人。
至少瞞不過高歡、高澄,父子倆在關隴佈置了太多眼線。
高歡認為宇文泰放開族群之間,大舉吸收漢人士卒入伍,無異於是病急亂投醫。
漢軍能濟什麼事。
整個東魏,也只有高敖曹能讓高歡高看一眼,沒道理你西魏的漢軍就如勐虎下山。
高澄卻明白,邙山之戰,西魏鮮卑精銳被幾乎打光後,就是靠著吸納漢軍入伍,最終在北周手上,完成了北方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