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再請殊禮(第1/2頁)
章節報錯
馬車才停穩,高孝章與高孝瑜便掀開車簾,嬉笑著朝外張望,瞧見了兩人母親爾朱英娥、宋氏,更是喜上眉梢。
不等祖父高歡先行,當即踩著踏板下車,朝她們奔來。
身後的高歡搖頭苦笑,又趕緊讓人追上去,莫讓兩孩子磕了絆了。
對著倆孫兒,他是寵愛到了極致,若非20歲的小高王養生有道,保不準賀六渾都要起隔代傳的心思。
元仲華、李祖娥等女瞧見撲在爾朱英娥與宋氏懷中的高家兄弟,眼中滿是羨豔。
而其中,以高歡嫡長女高皇后神色最是複雜,若當初沒有喝下那碗落子湯,也許自己的孩子也能走路了罷。
但也只是稍作遐想,高皇后含笑撫摸著自己肚子:她又懷了身孕。
有上次高澄的警告,她與元善見也不敢再自作聰明。
說來也是譏諷,元魏奉行百餘年的母死子貴制度,到了元子攸與元善見,卻擔心起了子生父死。
不等高澄領著諸弟見禮,高歡先向元善見叩首拜謁。
兒子囂張跋扈,蔑視皇權,但他賀六渾可是徹頭徹尾的大魏忠臣,對待天子,那必須得是畢恭畢敬。
元善見已經從晉陽大軍所造成的衝擊感中緩過神來,他趕緊將高歡扶起,感慨道:
“高王無需多禮,昔日爾朱亂政,暴凌百姓,大魏有倒懸之急、傾覆之危,幸得高王建義,掃除奸佞,重懸日月,再造國家。
“高王有大功於國,得定策之勳,鴻勳鉅業,無德而稱,又嫁女於朕,是為丈人行也,朕欲賜王殊禮,請王勿要推辭。”
所謂定策,即指大臣謀立天子,高歡一生立下過兩次定策之勳,其一自然是隨爾朱榮推舉元子攸為帝,憑此功勳,被授予銅鞮伯的爵位。
第二次則是聽從高澄的建議,迎立元善見為帝,一眨眼,昔日八歲的稚子,如今也成了十七歲的青年人。
按理早該親政,卻因高澄太過熱心為大魏做貢獻,只得日復一日悶在宮中學醫。
元善見這一番話大體出自真心,這些年來,高歡對他著實沒得說。
不只是嫁女這一件事,高歡對元善見始終恪守禮節,從未有過逼迫之舉,當然,惡人都是由高澄指派高隆之去做了。
雖然沒有歷史上元修能在洛陽聚集河南十萬大軍的權力,但這也不能怪高歡厚此薄彼。
畢竟這一時空有高澄坐鎮,也不可能發生洛陽留守內鬥,乃至禁軍統帥婁昭棄軍逃亡的事情。
只能說,元修如此大的權力,固然是北魏尚有忠臣,但更多是高氏內部給大夥整了活。
元善見唯一的一句違心話,便是要賜高歡殊禮。
自王莽代漢以來,加殊禮一詞就已經變了味,又有後續曹魏代漢、司馬篡位、以及劉宋、蕭齊、蕭梁南朝三代權臣篡國,哪怕街邊頑童都明白,加殊禮便是篡國的前兆。
…
元善見雖是傀儡天子,又怎會主動規勸高歡受殊禮,不過是被高隆之奉高澄之意逼迫而已。
高歡固辭不受,他老淚縱橫,一番懇切言辭,真讓人以為他高氏滿門忠烈
高澄明知道賀六渾擺明了姿態要當大魏忠臣,卻依舊安排了這一齣戲碼,倒真不是為自己老爹過過戲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