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遼州(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值隆冬,寒氣凜冽,朔風吹雪。
地處遼西的營州治所龍城(遼寧朝陽)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
營州下轄六郡十四縣,如此廣袤的地域,治下卻僅有1021戶,民4664人。
其中,治所龍城所在的昌黎郡,下轄三縣,共210戶,民918人,由此可見遼西荒涼。
但龍城在歷史上卻是鼎鼎大名。
龍城又稱和龍城、龍都、黃龍城,東晉十六國時期,燕王慕容皝擊敗後趙二十萬大軍,定都龍城。
之後又擊敗宇文鮮卑,獨霸遼西之地,自此,慕容鮮卑以龍城為根基,進取中原,逐鹿天下。
奪取幽州後,遷都於薊(北京西南),隨著疆域南擴,又遷都於鄴城。
作為龍興之地的龍城,在慕容鮮卑政權中一直佔據特殊地位。
然時光荏苒,慕容鮮卑敗於拓拔鮮卑之手,退出中原,慕容氏養子高雲於龍城再建北燕,又為北魏所滅。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遷走三萬餘戶,北燕馮跋又領民眾逃亡高句麗。
昔日盛極一時的遼西龍城,自此荒蕪下來,只留一座規模宏偉的城池。
受命率領兩萬鹽兵屯駐遼西的張亮行走在城中。
來此已經接近半年,每次路過由慕容皝興建,能容納上千名學生的學府——東庠舊址時,他總要唏噓感慨一番:
而在他被派遣過來時,整個昌黎郡的百姓尚且不滿千人,甚至不足昔日一學府的生員數量。
但由於高澄將兩萬鹽兵調來營州的同時,也將他們的家眷遷移過來。
龍城甚至營州又再度恢復了活力。
這其中的開銷,著實花了大價錢,畢竟沒有人平白願意被遷來苦寒之地,高澄為此特意發放了安家費。
由於來不及春耕,更要負責隨軍而來的兩萬戶軍民的吃食。
所幸如今河東徹底擺脫了災荒的影響,曾經以河南、河北供養了整個河東兩年的高澄卸下了負擔,兩萬戶的花銷與之相比較,不過杯水車薪。
而他之所以如此行事,原因還在於開發遼西,為將來攻伐高句麗作準備。
老祖宗告誡我們不應該好高騖遠,卻也沒忘了叮囑一句要未雨綢繆。
反正他們把理給全佔了。
今日因風雪太盛,取消了操練,難得有暇遊覽古蹟的張亮還未盡興,卻得親隨相報,洛陽有使前來。
高澄倒也沒有別的指令,只是告知了張亮一件事,遼西營、平二州將合併為遼州,授他刺史一職,命他操持軍務之餘,兼理民政。
同時告誡張亮,天氣惡劣便不得出兵塞外,以免人馬迷路凍死,待來年開春,再作計較。
張亮對此倒沒多少意外。
督理營、平二州軍政的尉長命因病去職,被其子尉興慶接去洛陽療養,自該有人填補。
對於恩主的信重,無非肝腦塗地而已。
不過張亮卻對其餘各地區劃調整大感興趣,年初河南各地合併為司、陝、廣、荊、豫、徐、膠、青、濟、兗、梁十一州。
不知河北其餘各州又是怎樣的規劃。
於是拉著信使問了好一會才算是弄清楚。
高澄將河北調整為相、冀、定、滄、幽、遼、瀛七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