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案又起(第1/2頁)
章節報錯
崔季舒望著桌案上堆積起來的一千份答卷,彷彿回到了當初隨高澄在各地主持考試的時候。
那時候小高王身邊缺人,尤其緊缺文士,於是將他與楊愔、陳元康一同關了禁閉,讓三人翻書出題,禁止與人接觸,而考試後一開始負責閱卷的也是他們三人。
如今的青州刺史趙彥深,那時候也只不過是高階一點的文吏而已。
老資歷就是這樣,哪怕小崔到現在也才二十四歲,可無論看誰都是後輩。
這一次與他一同受命擔當閱卷官的崔暹除外,按輩分,他本來就是崔季舒的老侄子。
第一批閱卷管一共有四人,由已經離開高澄幕府的崔季舒、崔暹、崔昂、王士良四人組成。
下朝後,四人就已經被守候在宮城外的侍衛們帶來了中書省一處廂房,總計四千份答卷均分給了他們,要求在兩天內各自從中選取一百二十五份答卷,共計五百份。
任務很艱鉅,但對於崔季舒來說,一千份答卷,灑灑水而已。
當年招募卑官小吏四五萬人,前後所要稽核的考卷更是難以計數。
崔季舒記得當年應考的人數實在太多,甚至只能搬去城外大營考試。
高澄充分信任自己這群心腹,哪怕閱卷的廂房離他沒幾步的路程,也沒有過問他們閱卷的情況。
在崔季舒等人被留在中書省閱卷,隔絕訊息的時候,無論是查漏拾遺的張師齊、封子繪等人,或是優中取優的高隆之、司馬子如、孫騰三人,高澄並沒有限制他們的自由。
可哪怕是司馬子如、孫騰這種有貪腐劣跡之人,也是休沐在家,閉門謝客,斷絕與人往來。
他們清楚高澄對這一次科舉的看重,都不敢在這上面撈錢,以小高王的脾性,誰又知道明面上對自己等人不管不顧,暗地裡是否有聽望司的探子監視。
這一點倒真沒猜錯,高澄就是明松暗緊,就想看看誰不拿自己的態度當回事。
兩天後,當崔暹神色疲憊的走出中書省,沒來得及回府休息,又被人架去了吏部,高澄將被裁撤的河南十餘州府吏,盡數交由崔暹安置。
小高王這個吏部尚書就突出一個甩手掌櫃,只有往緊要職位安插心腹的時候,才會記得自己是吏部主官。
隨著崔季舒等人重獲自由,張師齊、封子繪等大將軍府幕僚也被召去中書省,封閉在廂房。
就在高澄一邊等待查漏結果,一邊在中書省檢閱南巡期間朝中諸事的時候。
‘咚!咚!咚’
一陣急促的鼓聲傳了進來。
高澄凝眉望向門外,上一次鳴冤鼓被敲響是崔娘以為自己強搶馮氏,今日又是為何?
不需要高澄遣人出門檢視究竟,不久,有文吏急匆匆跑了進來。
“是誰擊鼓?”
文吏聽見高澄詢問,立即回答道:
“啟稟大將軍,來者是建州人,狀告建州刺史鄭伯猷。”
高澄聞言追問道:
“告他什麼罪?貪腐?”
“貪腐只是其中一罪。”
文吏沒有半點遲疑,滎陽鄭氏再大還能大過小高王不成,他如實回稟道:
“來人聲稱建州刺史鄭伯猷與其妻罄陽公主,以反叛罪肆意誣陷州中民眾,男子無罪被殺,婦女充為官奴,以此私吞百姓家財。”
高澄聞言臉色漲紅,他抬起手,指向文吏,咬牙一字一句道:
“去將苦主給我帶來!”
文吏不敢耽擱,但他領回來的不是一人、兩人.高澄粗略掃過,竟然足足有二三十人。
從建州逃難來的百姓有老有少,多是婦人,風塵僕僕,人人面有菜色。
大堂上兩側的親衛們為了防備刺客,盡皆手挎鋼刀,嚴陣以待,氣氛肅殺。
“大大將軍?可是大將軍當面?”
一眾畏懼的人群中,一名婦人大著膽子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