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用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263章 用人
考生有序入場,隨著大門合閉,考院外只剩了送考的家眷久久沒有離開。
而高澄早就悄無聲息地離開了茶樓,他手頭不止科舉一件大事。
哪怕是對南巡期間留京人員政務處理的稽核,都足以讓人焦頭爛額。
離開洛陽兩個半月,將政務全盤託付,回來之後總不能不管不問,到頭來還是要高澄與一眾幕僚共同檢驗其中是否存在錯漏。
不過高澄心急火燎趕回中書省,倒並非是為了這件事,而是關於河南合併為十一州之事。
洛陽周邊各州刺史基本都已經回信,表態支援中央對地方行政區劃的重新調整。
畢竟,各州刺史中,得利者如侯景等人自不必說,失意之人也另有安置,文官往洛陽任朝官,武官轉任駐京大將,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利益受損的是那些被合併州的州主薄、司馬等府吏,但因科舉出現大量吏職空缺,也能有容身之地。
只不過不一定盡如人意而已。
高澄昨日就令中書舍人之一的王暉代為行文,上疏天子,請精簡河南之地所設州數。
雖然高澄一人身兼三省主官,執掌起草、稽核、執行的大權,但真關係到國家大計,總還是要拿來議一議。
哪怕沒什麼意義,可該有的姿態卻還是做足了。
奏疏當即被送至元善見的御案前,而今天既是京試的日子,也是開朝議的時候。
自從高皇后墮胎,高澄深切感受到了元善見對自己的忌憚,他再未出入宮城。
明光殿的朝議多是任由高隆之發揮,當高澄回到中書省的時候,朝議也有了結果:
天子下詔,改河南各地為十一州。
高澄原本規劃是十二州,但高歡將三荊統一因此只剩十一州。
朝議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關東各州如今都是高家的人,他們內部對權利重新調整分配,誰又會為了這種事跳出來反對,當靶子。
得到元善見的旨意,高澄再找了一名中書舍人起草,自己審閱後依次加蓋中書監、侍中、尚書令三枚官印。
原本要在三省走一遍流程,如今全在中書省給處理完畢,當即頒行全國,這就叫效率。
只不過這種效率顯得權勢過重而已。
考生們在考院奮筆疾書,題目不出預料,正是高澄問策於改革,眾人就此各抒己見,有人言簡意賅,總結精要,也有人洋洋灑灑,以作雄文,但都隨著黃昏前的一聲鐘響,魚貫而出。
“贍兒……”
崔娘望見了侄子崔贍,呼喚一聲正要詢問他考得如何,卻又閉了嘴。
侄兒這段時間寢食難安,已經盡力了,如今總算考完這場考試,又何必再去追問惹他煩心。
但崔贍卻朝崔娘笑道:
“阿姑,準備迎接阿爺回府吧。”
下一刻,崔娘笑靨如花。
有自信的並不只是崔贍一人,無論王晞還是祖珽,他們都對自己的策論成竹在胸。
而相對應的,刑獄科考生宋欽道卻惴惴不安。
倒不是他考砸了,而是宋欽道深知高澄這個堂妹夫對自己的期許。
可策論一道,確實看重言之有物,切實可行,然而文采也是加分項,這偏偏又是他的弱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