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盧氏北祖(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紘是個聰明人,否則東柏堂死的為何是紇奚舍樂,卻不是他。
當然,無論如何也比某兩位宰輔之才要好。
高澄與他一番交談後,對這人的聰明印象更是深刻,這一瞬間他改變了主意。
“師羅機智,當為僚佐。”
高季式聞言瞥了一眼高澄,高澄沒好氣道:
“子通不濫飲,亦明至理。”
高季式這才撓著腦袋嘿嘿直笑。
這模樣落在高澄眼裡,終於使他知道了自己在妻妾面前不好意思時,撓頭的壞習慣究竟從哪學來。
由貼身侍衛改為幕府僚佐,王紘沒有什麼不滿,他雖自幼習練騎射,但更為愛好文學。
入高澄幕府,有他看顧,棄武從文,對王紘來說並非難事。
他沒問在幕府的具體職位,一口應了下來。
高澄不可能給他太高的起點,如今的幕府不是在河北信都、鄴城時的草臺班子,那時候反正沒多少人,任免隨心。
正手給20歲的楊愔主薄,反手給17歲的崔季舒司馬,當時幕府長史還是醉死的孫搴。
如今必須要顧及一眾舊人的心思,哪怕進了洛陽後,孫搴被高歡徵召,高澄升楊愔為長史,補陳元康為主薄,那也是對方已經擔任了高敖曹的司徒府主薄一職。
而另一位同時期被從司馬子如府上挖來的趙彥深,哪怕高澄明知道對方是唯一善終的高齊宰相,也選擇讓他從幕府文吏幹起,只不過提拔速度確實夠快的了。
王紘與趙彥深不同,其父王基任職行肆州事,自身又有早慧之名,無需從底層做起,高澄授予他參大將軍軍事一職。
這職位並不高,算是中低階軍事謀士,但安置王紘,明顯足夠了。
也算發揮王紘文武雙全的特點。
高澄之所以臨時改變主意,就是覺得王紘太聰明,十五歲就能引起侯景這傢伙的驚歎,這麼聰明一個人不適合用作貼身侍衛。
相對來說,高澄更喜歡心思單純,或者說憨直一點的人來護衛安全。
高澄晉陽之行所得到另一位軍事謀士,則是與他從驛舍同車抵達晉陽的王峻。
到了晉陽後,高澄就讓他回府收拾整理,準備到時候攜帶家眷與他搬去洛陽。
留家眷為質是州郡長官該做的事。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尉景鎮冀州、南汾州,高婁斤就帶了尉粲隨行。
享受同等待遇的還有另一位姑父厙狄幹、舅父婁昭、以及妹夫楊愔等。
楊愔親族幾乎都被殺光,真要論家眷也就一個高家二姐兒論關係最親,難道高澄還能把二姐兒扣在洛陽,或者送去晉陽為質不成。
在清一水的高家親眷中,也有例外,比如青州刺史趙彥深。
趙彥深自幼喪父,由母親獨自撫養長大,為人至孝,高澄將他外放青州時,也讓趙彥深將趙母帶去奉養。
不過這些也都只是高澄籠絡人心的小手段而已。
王紘改往幕府任職,自然無需時刻追隨,高澄讓他早些回府。
王基如今也六十多歲了,不是人人都像蕭菩薩一般,若是沒有侯景添亂,能夠活得像個人瑞。
王紘離去後,高澄整理儀表,領了高季式、薛虎兒、紇奚舍樂等人往晉陽一處特殊去處。
高澄從來以大局為重,畢竟包羞忍辱真男兒,有時候委屈自己做一些違心之舉又有何妨。
“你是要與我一起離開,還是留在此處做苦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