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頭稅由戶到個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解釋一下人口問題。
歷史的迴圈應該都知道,農耕社會人口發展到一定臨界點,出現人地矛盾,人地矛盾直至不可調和,隨之而來的就是動亂,然後人口銳減,動亂結束,休養生息,又到臨界點,又動亂。
所以高澄控制人口無節制增長,越早就越是在給王朝延壽,這一點能夠理解吧?
別再說發展工業社會,你指望一個文科生在公元六世紀搞工業化嗎?
那麼人口爆炸有多厲害,我舉個例子。
隋文帝開皇十二年即592年。
‘時天下戶口歲增,京輔及三河地少而人眾,衣食不給,議者鹹欲徙就寬鄉。’
三河指河南、河北、河東。
北方統一是在哪一年?577年。
相隔15年時間,恰好是一代人,河南、河東、河北出現了人地矛盾。
這三個地方也就是現在東魏的地盤,現在關東由亂入治已經6年,留給高澄還有幾年?
9年,當然也不可能一定是剛剛好9年。
這個道理能明白嗎?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15年時間僅一代人就能出現人地矛盾?
回到租調製,以戶收取人頭稅。
相當於一戶人家不管生多少小孩,收的人頭稅是不變的。
這種制度配合均田制就是一個人口爆炸大殺器,為什麼?
因為在均田制下,只要不是橫徵暴斂,老百姓的日子其實都能過得不錯。
畢竟分的田畝數量擺在那裡,如果是露田,男丁人均可以授田近百畝。
只要踏實肯幹,日子比其他朝代舒服不要太多。
所以他們有能力養育,懂吧。
生得太多,窮有窮養,而養到十五歲,國家又給安排生路,給他們分田,女同胞也有份。
捫心自問,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生育慾望有多強烈?
中國古代多子多福的思想觀念就不用我再多說了吧。
所以北方由亂入治才十五年,出現人地矛盾可以理解了嗎?
現在高澄面臨的問題是,東魏的人口足夠他完成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