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子如不敢替高歡拿主意,建言的官職高了,受高歡猜疑,官職低了,又得罪高澄。

這種兩頭難討好的事情他才不會去做。

眼見高歡為高澄的封賞發愁,司馬子如權衡再三,才提議道:

“相王何不招世子來晉陽,當面詢問。”

高歡聞言,也覺得要徵詢高澄自己的想法,不止是封賞官職,其中更有南兗州(譙州)刺史的人選。

南兗州新近收復,蕭梁或有侵犯,需要讓一員大將出鎮,而自己遠在晉陽,坐鎮河東、河北,河南戰事交由高澄主持,該由何人鎮守小黃縣,自應該聽取高澄的意見。

於是派人往小黃縣傳信,讓高澄安排好留守事宜,自行往晉陽相見。

高澄此時也在處理兩千餘俘虜的安置問題。

自然不可能將他們安置在小黃縣,否則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會逃亡一空。

高澄大筆一揮,由堯雄領本部將俘虜分散送往河北各州,並且代為轉告各州均田使,為他們分配田畝。

記室參軍張師齊見狀,勸說道:

“大都督,於俘虜一事,國朝自有制度,何不將其分賜勳貴為奴,大都督若是願意,也可從中挑選,或做膳奴、或為僕役。”

高澄略有不滿:哪會有人蠢到用俘虜當廚子的,瞎出餿主意。

他教訓道:

“喪亂之際,丁口最貴,兩千餘俘虜,妥善安置便是兩千餘稅戶,如何能放任為奴。”

張師齊聞言,立即作出恍然大悟的模樣,讚譽道:

“大都督不重個人私慾,事事以天下為先,當為天下楷模!”

高澄這才轉怒為喜,笑著謙虛道:

“此言甚過,甚過。”

張師齊告退之後,便忠實地將高澄對於俘虜安置的看法記錄在神秘小本本上。

而高澄送走了堯雄所部五千人與兩千俘虜後,處置政務,安頓民生的同時,等待著新任刺史過來交接,一如徐州之事。

不過等來的卻是高歡信使,命他趕往晉陽。

得知不是往洛陽相見,高澄鬆了一口氣,當即命慕容紹宗領軍步卒五千,段韶領步騎五千,暫時駐防南兗州,看顧傷兵。

自己則領高敖曹、斛律光、高季式、王思政等將及部曲西歸。

途經洛陽,高澄命高敖曹、斛律光、王思政回城,由前任親信都督高季式領親衛護送北上晉陽。

之所以將親衛暫時交由高季式,是因為親信都督兼岳丈王思政聽聞舊主元修被毒殺,悲痛不能自已,茶飯不思,以致形銷骨立。

這要換個蠢些的,會覺得王思政待舊主尚能如此,是個忠臣。

但高澄可是演藝世家出身,跟他們父子相比,表演痕跡太重了。

雖然不知道王思政存有幾分真、幾分假,但還是讓他回洛陽休養,由高季式隨行。

宇文泰毒殺元修,扶持元寶炬上位,改元大統。

關西傳回來的訊息有很多,包括蘇綽被提拔,受到重用。

這並沒有讓高澄感到詫異,是金子總會發光,早晚而已。

領著高季式抵達晉陽後,高澄徑直往大丞相府前去拜見高歡。

自去年六月中旬一別,直至如今太昌四年(535年)三月末尾,兩父子已有大半年未見。

不等高澄行禮,高歡打量著與他身高相仿的兒子,感慨道:

“阿惠真的長大了。”

高澄深深行禮,笑道:

“父王風采卻一如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