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宮變與升遷(第1/4頁)
章節報錯
‘時,梁將夏侯夔、羊鴉仁合兵五萬相攻,夔以治軍著稱於世,其部號為當時之盛,大都督澄親領五千騎破之,俘兩千,陣斬無數。
‘澄回師,旦日,殺一牛,啖其肉,澄不恤農苦,以耕牛為食,餘責之,澄辯曰:吾未壯,當食牛以健體魄。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澄食牛以壯體魄,人亦念其口腹貪慾,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窮極滋味,暴殄過當,此非澄之過哉?’
高澄割下一片牛肉塞進嘴裡,將張師齊剛剛寫下的文稿看完,笑道:
“自該如實記載,莫要為我掩過。”
張師齊擦擦額頭的虛汗,連聲應是。
以前還只需要歌功頌德,如今卻要在歌頌的同時,尋些無關痛癢的小錯加以指責,從而佐證之前一段記載的真實性。
今天正巧撞見高澄吃牛肉,才有了靈感,但總不能次次都拿吃牛肉來說事吧。
張師齊暗道:
‘這記錄言行的差事,如今是越來越難幹了。’
但他也捨不得放棄在高澄身邊的這個親近職位。
高澄當然不知道張師齊的難處,他只覺得自己親手發掘了一個著史的大才。
記錄戰功那一段,夏侯夔與羊鴉仁合兵沒錯吧?兩萬部曲加三萬州郡兵,五萬人沒錯吧?夏侯夔麾下一萬私兵號稱當時之盛也沒錯吧?
所以關於高澄領五千騎大破號稱當時之盛的夏侯夔、羊鴉仁五萬強兵的記載,這自然是張師齊貫徹了高澄務從實錄的主張。
但最讓高澄滿意的是張師齊拿著他吃牛肉的事情大做文章,既點明瞭自己吃牛肉是為了強壯身體,又把這件事的危害說得極其嚴重。
然而後人看史,誰又會因為高澄為了強壯身體而吃牛肉這件事情,而大肆指責。
這一刻高澄開始猶豫,將來究竟是讓魏收修著魏史,還是改由張師齊操刀。
兩人都具備嚴謹的史學態度,但考慮到歷史上魏收修魏史惹出來的風波,高澄心裡的天平也開始傾向剛直敢言的張師齊。
雖然夏侯夔、羊鴉仁已經退兵,高澄暫時還是留在小黃城,在處理民政,均分田畝的同時,等待新任刺史就任交割。
報捷的信使還在途中,而遠在長安,宇文泰也因為擊退司馬子如的功勞,加授大將軍、雍州刺史,兼尚書令。
西魏天子元修為宇文泰加官,內裡其實有別的謀劃。
自登上天子之位以來,軍政皆由宇文泰操持,受制於人的元修十分不滿,與宇文泰之間的嫌隙,也是與日俱增。
在他的視角里,自己才是這個時代的主角,他手握的劇本應該是:
誅除權臣,統御關西;而後東出,剪滅高逆;往南攻蕭梁,一統九州;向北徵柔然,威服大漠。
作為時代主角,怎麼可以鬱郁久居人下,當一個傀儡。
於是元修趁宇文泰領軍在外的時候,在長安上下串聯。
計劃等宇文泰回師長安,進宮謝恩的時候,將其剷除,再以天子詔控制禁軍,安撫宇文泰舊部。
這是和當年元子攸殺爾朱榮一個路子。
但元修覺得自己能夠成功,宇文泰哪有爾朱榮的威信。
元子攸事敗,是因為爾朱氏眾人在地方掌握兵權,宇文泰的族人可沒有這樣的勢力。
元修謀劃得不錯,但第一步,他便找錯了人。
在元修看來,與他相伴入關的南陽郡王元寶炬是自己的手足兄弟、摯愛親朋。
是可以共謀大事的可信之人。
於是把謀誅宇文泰的謀劃和盤托出,元寶炬聽說後,對此事極為贊同,並在回府後,立即向宇文泰寄去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