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東西首戰之潼關(第1/3頁)
章節報錯
身處潼關的聽望司密探崔耀目睹宇文泰六千輕騎趁夜出關,又迎來數萬步卒進駐。
一張專為竇泰而設的大網已然張開。
他迫切地想要將訊息傳遞回去,但自從宇文泰出關,整個潼關已經戒嚴,不許進出。
崔耀內心絕望,這是一種眼睜睜看著兩萬步卒覆滅地無力感。
宇文泰領六千騎出關遠遠埋伏起來,他在等,等待竇泰往潼關進軍。
但他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宇文泰在賭,賭竇泰屢勝而驕,被他矇騙。
屯駐風陵渡的竇泰確實上當了。
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人的行為會有不同看法。
在竇泰看來,遠在長安的宇文泰做出了一個穩妥之選:一部把守各處關隘防備關東,另一部西行追擊可朱渾元。
因此他毫不懷疑訊息的真實性。
而高澄深知宇文泰這人喜好兵行險招,在關西處於絕對劣勢的時候,往往只有奇謀才能翻盤。
可朱渾元東歸的根本原因是對新生的關西政權信心不足。
作為同樣深諳人心的權謀家,高澄將自己置身於宇文泰的位置,他最先考慮的絕不是可朱渾元東歸問題。
可朱渾元沒有劉皇叔的號召力,秦州、渭州之人不可能背井離鄉追隨他逃亡關東,他也不可能扶老攜幼,拖累自己的行軍速度。
了不起放可朱渾元部落幾千戶人東歸,對於關東、關西實力對比,沒有太大變化。
讓高澄選擇,他會將目標放在竇泰身上。
他絕不會選擇將部眾分散的做法,且不提東西相隔千里的聯絡問題,縱使成功截殺可朱渾元,也只是關西內部的損耗,對於提振人心並沒有多少作用。
新生的關西政權急需一場勝利安撫人心,而一旦吞下竇泰大軍,給高氏帶去的損失遠遠大於可朱渾元投奔的收穫。
高澄相信以宇文泰的智謀,不會看不到這個機會。
而為宇文泰提供這個機會的,正是高歡。
竇泰以騎兵奔襲而聞名,高歡卻認為一旦宇文泰選擇西進截殺可朱渾元,竇泰所要承擔的任務將是勐攻潼關,要麼拿下這座天下雄關,要麼迫使宇文泰回援。
因此在高歡看來,騎兵在這一戰並不能起到多少作用。
再是財大氣粗,高歡也幹不出在麾下步卒充足的情況下,調派騎兵下馬攻城的蠢事。
這才有了屢勝而驕的騎將,統率兩萬步卒冒進的機會擺在宇文泰眼前。
太昌三年,即公元534年,五月十三。
竇泰麾下兩萬步卒由風陵渡南下渡過黃河,向潼關進發。
他在忠實的完成高歡出兵前下達的作戰指令:一旦宇文泰西進,立即勐攻潼關,迫使宇文泰回師,一旦宇文泰在潼關失陷前回師,不能戀戰,或由風陵渡撤軍,或退往弘農郡,據城而守。
隱藏在潼關以南的宇文泰也終於得到竇泰渡河的訊息。
“諸位!竇泰已入甕中,此戰,必勝!”
荒郊野外,宇文泰看向隨行騎將,揚聲道。
智珠在握的模樣讓眾將士大受鼓舞。
都是久經沙場的戰將,沒有人看不懂竇泰已然深陷死地。
潼關內有數萬步卒秘密進駐,關外又有六千輕騎埋伏,一旦竇泰抵達潼關,關外輕騎與關內步卒兩相夾擊,其眾必潰。
竇泰茫然不知自己的危險處境,他甚至暢想起奪下潼關,匯合高歡隨後而來的晉陽大軍西進,直撲長安。
這些年跟隨高歡打了太多順風仗,也讓竇泰輕視天下英雄,而向來被視為關東大敵的關西領袖賀拔嶽,只是被高歡略施手段,便葬身河曲,毫無疑問再次增長了關東將士們的驕狂之心。
幾乎以一己之力平定關隴的賀拔嶽尚且身死,他宇文泰又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