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東西抉擇(第1/4頁)
章節報錯
當賀拔嶽得知侯莫陳悅同意發兵攻打曹泥,一時間竟還不敢相信,直到確認侯莫陳悅兵出隴山,他才匆忙召集部眾準備與侯莫陳悅匯合。
能讓侯莫陳悅與曹泥相互消耗,沒有比這更合賀拔嶽心意的事情了。
夏州刺史宇文泰得知訊息,去信勸告,擔心其中有詐。
賀拔嶽卻不置可否,他從未瞧得起侯莫陳悅,這個人能夠起勢,不過是借了他的東風。
兩人分為左、右廂大都督隨爾朱天光入關隴平亂,但平定關隴卻是他賀拔嶽一人之功。
誅滅關中爾朱氏勢力,也是賀拔嶽分化其部眾,裹挾侯莫陳悅而為,又讓此人平白撿了份大功勞。
既看不上侯莫陳悅的本事,又能輕易分化侯莫陳悅的部眾,賀拔嶽的輕視倒也可以理解。
侯莫陳悅出隴山,猶如賀拔勝之於高澄,掌中玩物而已。
一如高歡所想,在賀拔嶽看來,‘天下英雄,唯嶽與歡耳。’
也不怪高歡、賀拔嶽兩人瞧不起蕭梁。
北方三次大動亂,蕭衍在做什麼?
528年,爾朱榮河陰之變後,北魏面臨河南之地全面崩潰,河北葛榮起義,青齊邢杲起義,關隴義軍正興盛的局面。
蕭衍命陳慶之率七千人護送元灝北上稱帝。
530年,爾朱榮死於元子攸之手,爾朱榮麾下大將人心惶惶,元子攸在洛陽舉兵欲要與爾朱氏殊死一搏。
蕭衍派北魏降將範遵護送元悅北上稱帝。
532年,高歡在信都建義,與爾朱氏反目,在河北決戰。
蕭衍又讓北魏降將羊侃護送元法僧北上稱帝。
三次大動亂,不管哪一次讓桓溫、劉裕遇見,都要說上一句‘如此良機,千古難覓。’然後盡起麾下大軍北伐。
可吃齋唸佛的蕭衍卻有一顆菩薩心腸,他絕不趁人之危。
有這樣的君主,誰又會把南梁放在眼中。
連小高王都輕視他。
而此時的洛陽,高澄對於高歡的密謀還被矇在鼓裡,翟嵩主動請纓前往挑唆侯莫陳悅與賀拔嶽之間的關係,高歡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
高家父子耍弄賀拔勝,是因為賀拔勝置身於自己掌中,可以用各種方法迫使他按照自己所想,做出行動。
但賀拔嶽身處關西,脫離高氏掌控,這中間的偶然性,不是高歡所能預料到的,對他來說翟嵩此行,最好的結果也只是挑起關隴火併,削弱對手實力。
若是隻因翟嵩請纓入關挑唆,就認定賀拔嶽危在旦夕,那穿越的就不只是小高王,還有賀六渾。
晉陽與洛陽相隔不算遠,但絕對談不上近,高歡也不會事事告知,那是高澄對高歡才應該做的事。
高歡不知會,高澄卻記得清楚,歷史上,明年的正月將是賀拔嶽的死期。
但高澄並沒有被歷史知識所誤導,他清楚的明白,由於自己建議高歡扶立元善見,致使元修不能上位,歷史已經徹底改變。
賀拔勝沒有獲得三荊等七州軍事,被他早早趕去了南梁。
而賀拔嶽也沒有都督關中二十州諸軍事的名號,僅以關西大行臺的身份統御關中。
如今,高歡一如歷史上的作為,開始裁撤行臺,肅清地方勢力,這毫無疑問會提前激化關西矛盾,賀拔嶽也不可能再於明年正月死於侯莫陳悅之手。
如果賀拔嶽不死,能夠阻擾宇文泰上位,毫無疑問,高澄樂成其見,這也是他願意協助高歡推進裁撤行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