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高季式(第1/3頁)
章節報錯
“不知小郎君是李氏哪位君子後人?”
高澄由人領入信都議事堂,一番見禮後,坐於首座的封隆之出言問道。
他生得俊美,語氣寬和,很容易讓人心生親近之意。
“封刺史誤會了,小子姓高,單名一個澄字,出自渤海高氏,先祖因罪而徙,故而與宗族疏遠,澄受父命往渤海祭拜祖宗,聽聞信都有幾位渤海英雄共謀大事,方才向李氏求以信物。”
“原來是乾邕兄的宗族子弟。”
封隆之笑道,眾人沒聽過高澄這個名字,但他自言出自渤海高氏,於是都把目光投向封隆之下座第一人。
高澄順著眾人視線望去,那人三十四、五的年紀,相貌出眾,在眾人之中,氣度尤為突出。
這就是他河北嘴炮之旅最重要的交流物件之一,高氏兄弟之中的高乾。
“澄,拜見宗族長者。”
高澄趕緊以子侄之禮拜會。
“小郎君之父可是晉州高刺史?”
這個時候過來認祖歸宗,又能得到李密的信物為他引見,高乾很容易聯想到那位揚言要攻伐信都的高歡。
在眾人驚異的目光中,高澄從容答道:
“正是家父。”
眾人紛紛竊竊私語。
高乾心中一塊大石頭落了下來,雖說先前在眾人面前言之鑿鑿,其實心底也有幾分拿不準,他笑道:
“原來趙郡李氏已為高晉州從屬。”
堂中頓時喧譁聲大作,在高乾的目光掃視之下,才漸漸平息。
高澄神色淡然,侃侃而談道:
“流言之事,都是澄自作主張,與家父無關。
“澄聽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爾朱兆弒君虐民,上違天意,下失民心,家父苦於與爾朱兆的香火之情,身陷忠義兩難的境地。
“素聞冀州多才俊,澄憂父心切,這才放出流言,期望有豪傑與家父相見,為他分說利害。”
高乾聞言大笑:
“高晉州好福氣。”
“為人子者,自當為父分憂。”
“不知小郎君祖上何人?”
“澄祖父高謐為東阿郡侯高敬公(高湖)第三子。”
高澄、高乾兩人排列世譜,發現兩人原是爺孫輩。
“澄拜見叔祖。”
高澄毫無心理負擔,有壓力的是高歡,畢竟他比高乾年長了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