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惠,劉靈助死了,首級剛剛過的殷州城,我親眼所見。”

外出打探訊息回來的斛律光興沖沖地對兩人說道。

三人焚香結義,高澄地位最尊,年齡卻最小,只能約定不以年歲論長幼,彼此依舊以表字相稱。

“起事不足兩月就覆滅,劉靈助這人真上不得檯面。”

高澄鞭屍譏諷道。

段韶好奇問道:

“劉靈助如何敗的?”

“候淵假稱退兵,暗中領了千騎襲營,就這般簡單。”

斛律光大致打聽了經過,但還是感到不可思議,讚歎道:

“世間竟有天柱這等人物。”

高澄知道斛律光說的是爾朱榮對候淵的評價。

葛榮部將韓樓佔據薊城作亂,擁兵數萬,爾朱榮派遣候淵平亂,卻只給七百騎兵。

眾人問緣由,爾朱榮表示侯淵善於臨機設變,讓他統率大軍,未必能夠平定,領小股兵力,反而能夠成功。

果然,韓樓等人被候淵僅以七百騎兵平定。

如今劉靈助裹挾二十萬民眾,候淵又是以千騎破敵。

然而這樣一位無論軍事指揮還是識人之能,都堪稱頂級的梟雄,卻死在傀儡皇帝之手,屬實讓人唏噓。

“天柱已死,卻有昔日之言留存於世,可以取代他的人只有高王,爾朱兆等人必為高王所擒。”

段韶沒有反駁斛律光對爾朱榮的讚歎,但他還是提起了爾朱榮暗示子弟提防高歡的話。

高歡獲封渤海郡王的訊息已經傳入了河北,段韶也隨之改口,不再稱姨父,尊稱高王。

斛律光亢奮道:

“如此看來,高王大業必成。”

不得不承認,爾朱榮對於高歡麾下的人心凝聚,做出了不容忽視的貢獻。

老強力膠了。

段韶看向高澄問道:

“子惠,接下來我們如何作為?”

“由李氏放出訊息,阿爺即將率部東出,進攻信都。”

“那我們呢?”

斛律光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