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河北:最後的瘋狂(第1/2頁)
章節報錯
饒是郭戎並不擅長於文,但是,讀完之後,依舊從中感受到了那種無與倫比的氣勢和決心。
當然,從這篇檄文上,郭戎可算明白了為什麼李純沒有催促自己北上,反而大力支援自己看起來不務正業的去遼東。
這位皇帝是想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然後御駕親征啊!
陳倉那邊確實重要,單單看李純的一系列表現就知道,這位皇帝御駕親征的念頭絕對不止一天了。
只不過,這位皇帝還知道危險,知道分寸,沒有在長安還面臨威脅的情況下貿然離京。
閉上眼睛,郭戎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張以長安為中心的大唐地圖。
整個戰局中對長安,或者說對大唐威脅最大的說到底還是陳倉方向。
雖然是對手,雖然是宿敵,雖然真的威脅到了大唐的存亡,但是在單純的軍事角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其不備,出敵不意,擒賊擒王……
郭戎都不得不承認,尼瑪巴扎這一手玩的實在是太漂亮了。
這幾乎等同於從心腹地帶直接捅向心髒的一支匕首,陰險、毒辣但是迅捷,有效。
如果不是大散關右衛的六千禁軍以全部殉國為代價死死的拖延了聯軍十二個時辰……
如果不是太上皇在得到訊息之後迅速以個人的威望維護了關中、隴南、隴西的穩定……
如果不是裴植藉助太上皇,藉助各種各樣的科技與狠活,在陳倉道北端,打出了他人生到目前為止最精彩的一戰……
如果不是張取義、張光朝,帶領四萬禁軍,十萬百姓在陳倉死扛了聯軍那近乎瘋狂的進攻……
這些地方但凡有一處出現了意外,那麼這一支結合了吐蕃、南詔、劍南精銳的大軍將會長驅直入直接殺到長安城下。
而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到底最後會發生什麼郭戎就不敢去想了。
好在,太上皇沒有掉鏈子,裴植、張取義、張光朝等大唐的將軍沒有掉鏈子,羽林軍、右衛……大唐的禁軍同樣沒有掉鏈子。
與其說是天佑大唐,郭戎認為將士用命,君臣一心才是大唐能扛過這樣危機的真正原因。
隴山防線穩固,陳倉中流砥柱,隨著偷襲的聯軍被迫撤退,長安和關中的本質危機已經解除。
在大環境上,五十萬河北軍覆滅,代表著河北方向的叛軍已經不能牽制唐軍的主力。
只要吐蕃人不是傻子,肯定不會在這種必死的情況下繼續沒腦子的進攻關中。
在遼東方向上,獲得了來自膠東方向支援之後,李愬雖然暫時還不具備平推遼東的實力,但是保持遼東半島這個橋頭堡還是能做到的。
更何況第五輪已經撤退百里,在沒有水師支援的情況下,威脅李愬只能說痴人說夢。
至於最主要的河北方向上,雖然魏博、成德、盧龍三鎮儘可能的***,汴州決戰河北叛軍全軍覆沒的訊息依舊出現在了河北大地上。
隨著戰果的傳播,整個河北三鎮範圍之內的表現卻出現了兩個極端的方向。
最初,絕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相信這戰果!
那不是五十萬頭豬,不是五十萬東瀛的小矬子,不是五十萬***,那是五十萬精銳的河北戰兵,那是戰鬥力冠絕天下的存在。
就算禁軍真的比河北軍更厲害,就算朝廷的兵馬走狗屎運贏了,最多也就叫擊敗而已,怎麼可能被幾萬,十幾萬朝廷的兵馬全殲呢!
別說五十萬精銳的河北軍,就算給他們五十萬頭豬,五十萬東瀛小矬子,甚至五十萬***,讓他們抓,這麼幾天也抓不完啊!
一個月的時間不到,五十萬河北大軍全軍覆沒,騙鬼呢!
然而,後面的形勢卻急轉直下。
首先,一直叫囂著要打過大河,攻破潼關,佔領中原,佔領長安,雄霸天下的三鎮節度使安靜了下來,對於這些傳言沒有任何的表態。
曾經三日一大捷,兩日小勝,今日佔縣城,明日掠州府,很多人感覺已經很久沒有聽到來自河南的訊息了。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透過自家的渠道瞭解,河北已經很久沒有往河南大軍那邊送一粒糧食了。
漸漸地,整個河北開始人心惶惶……
魏博、成德、盧龍水三鎮沒有直接回應的原因也很簡單,他們本身也處於恐懼和混亂的狀態之下,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然而,同屬河朔三鎮,魏博節度使田季安是最為惶恐不安的。
相比較成德、盧龍,魏博的戰略位置其實並不好。
魏博位於大河之北,流域土地肥沃,人口眾多,民眾殷實,任誰看這裡都是一塊肥的流油的肥肉。
然而如果把魏博單獨拿出來,,北臨成德,南鄰鄭滑、宣武,東臨河北、魯北,西臨昭義、河東,這裡是標準的四戰之地,可以用武而不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