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郭戎的路在何方?(第1/3頁)
章節報錯
相比較長纓軍中的其他軍校、軍將、文職,本質上作為郭戎幕僚存在的吳少雄恐怕是心態最為平和和輕鬆的。(後面有數量沒寫完,稍等
對於郭戎現在的心態和狀態,吳少雄還是滿意的,對於郭戎在長纓軍乃至禁軍中的絕對主導地位,吳少雄更是極為滿意。
雖然接觸郭戎的時間不長,和郭戎共處的時間更是稀少,但是郭戎給予他吳少雄的信任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家的兄長。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吳少雄不知道郭戎為什麼如此的看重自己,也不知道郭戎為什麼如此的信任自己,但是,自己的兄長對自己信而不用,而郭戎則是信而不移。
吳少雄不說這是高下立判,但是到了吳少雄這個年紀,這個閱歷,對於郭戎這種絕對程度的信任說不感動是假的。
雖然,郭戎沒有要求吳少雄質子,但是,確定了自己願意為郭戎服務之後,不管郭戎有沒有要求,不管郭戎是不是需要,甚至都沒向郭戎詢問,吳少雄沒有任何猶豫,就將自己在蔡州的妻兒老小,全部送去了長安。
作為郭戎的私人幕僚,代替郭戎掌握從膠東淮西洛陽潼關長安的整個後勤網路和交通體系,吳少雄可以獲得比尋常長纓軍軍校多的多的隱秘。
至少,郭戎和兩位皇帝的通訊,就是由吳少雄掌管的。
李純的信不僅多而且長,且溢美之詞不斷,長篇大論累牘,或者討論計劃利弊,或者討論計劃可行,把兩人的信對照一下,當做遠端對奏也未嘗不可。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身體的原因,相比較每信必回的皇帝李純,太上皇李誦給郭戎回信的頻率要低的多。
吳少雄接手這些接近兩個月的時間裡,總共才看到了三封來自李誦的回信,其中最後的一封還是其他人的代筆,只不過透過行為的風格和習慣,吳少雄能判斷出那都是太上皇的本意罷了。
事實上,李誦的回信不僅頻率低,內容也不如李純的充實,往往三言兩語提點一下他對於郭戎之前想法的看法,直接讓郭戎自己拿主意即可,隨後提示郭戎他認為郭戎需要注意的地方。
內容說不上太多,但是每一句都切中要害,而且字裡行間也在真心的為郭戎考慮,至於最後的吐槽和訓斥,更讓吳少雄感受到了一種帝王家難得的親情感。
比如,面對長纓軍在膠東殺戮,李誦讓郭戎適度的注意一下分寸。
當然,這不是勸郭戎不開殺戒。
在李純看來,郭戎乾的就殺人的買賣,該殺的人不要放走了一個,但是多多少少要注意一下名聲,人屠的名號怎麼說都不算好聽。
當然,作為一個領兵的將軍,李誦也承認,噬殺有時候也不是一件壞事,但是至少要求郭戎知道為什麼而殺,不是純純的被別人當槍使喚。
當然,說完正事,免不了吐槽一下郭戎的破字。
“在狗面前拴塊鍋盔,狗爬的都比你寫的好看!”
“寫的跟殷商的甲骨文一樣,朕看你的信弄得跟考古一樣。”
“你可別出去說你跟著韓愈學過書法,韓愈如果知道了,估計這輩子就得蒙著面出門了,沒法見人啊!”
“朕如果活不到八十歲,就是看你這信被累死的,如果不是累死的,那也絕對是氣死的。”
回憶自己看到的,太上皇信中的文字,吳少雄也是感覺大開眼界,如果不是如此,誰能知道在勳貴、豪門、世家、大族眼中深謀遠慮,無所不能的太上皇李誦有時候也會如此的吐槽呢。
至於郭戎,給兩位皇帝的內容上其實差不多,給李純的更加的工整,認真,給李誦的更加邋遢、敷衍一點。
但是吳少雄卻從那歪歪扭扭的字裡行間,感覺到了郭戎在李誦面前的那種隨意,自然,毫無顧忌。
看似不夠恭敬,但是在吳少雄看來,透過這種對比,恰恰表明了李誦在郭戎心中分量之重,地位之高。
如果一定要給出一個定位,吳少雄認為,在郭戎的心目中,太上皇是父兄一樣的角色,而太上皇顯然也把郭戎當成了子侄一般。
當然,這一點,從郭戎看到李誦離時一瞬間溼潤的眼眶,無法掩飾的神傷,可以清晰的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