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目標:汴州(第1/3頁)
章節報錯
元和四年,八月末九月初開始,吐蕃兵馬大舉東進,圍攻隴南重鎮秦州,隴西重鎮原州,兵峰直指秦州背後的大震關以及原州背後的蕭關,這兩座隴山防線上最重要的要塞。
八月二十八,在投靠吐蕃的前劍南西(東)川節度使劉闢的引領之下,由吐蕃、劍南、南詔組成的反唐聯軍突襲大散關。
李純的次子,澧王李惲,及以下禁軍右衛六千將士全軍覆沒,大散關陷落,隴南、隴西、關中、長安震動。
九月初一,以舊勳貴、部分山東豪門為核心的力量在長安發動叛亂,被皇帝李純及留守禁軍鎮壓,所有投降派,妥協派被一併清理。
從九月初一到九月初三,留守長安的所有禁軍以及臨時徵募的壯丁的組成的巡兵,將整個長安城翻來覆去徹底搜查了三遍。
至少三個坊面積大小的區域被夷為平地,十幾個世代豪門的家族被連根拔起,超過三萬人被斬首,短暫的慌亂之後,整個長安城徹底恢復平靖。
九月初二,陳倉道北端,由劉闢、尼瑪巴扎率領的反唐聯軍在遭遇張取義、裴植親率的羽林軍主力,雙方大戰,反唐聯軍慘敗,隨軍出戰的太上皇李誦薨。
九月初三,盧龍、成德聯軍包圍滄州,徹底封鎖官軍北上的陸路途徑。
九月初六,遼東叛軍,新羅、百濟、高句麗聯軍開始圍攻河北軍李愬部固守卑沙城。
九月初十,六萬回鶻騎兵,在老將折雲谷的帶領下穿越大漠,突襲了吐蕃人手中最重要的戰馬基地,居延海。
九月十一,在汴州城以東朱莊、代村一線,盧龍軍老將譚忠率領的盧龍軍和郭戎率領的長纓軍主力激戰,盧龍軍慘敗,老將譚忠被斬於陣前。
九月十三,大戰過後正在等待後方補給和支援的郭戎,終於等來了長安方向的信件和軍報。
然而,看到了李純手書的內容之後,看著李純那清晰的筆跡,想起自己和那位老人的點點滴滴,郭戎的眼眶開始微微溼潤,淚水在不經意間滴落在了紙張之上。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郭戎知道,從這一刻開始,不會有人再一心一般的守護自己,遷就自己照顧自己……
看完了所有的軍報和皇帝的書信之後,郭戎皇帝手書的信件收起,將其他的東西交給了自己的參謀長羅中文。
吩咐羅中文帶領整個參謀團和軍官團,將安資訊匯款總、整合、梳理,完成梳理之後在偵察營和工兵營的協助之下完成最新地圖的製作和沙盤的製作。
而過郭戎自己,帶著自己的衛兵在營內熘達,他需要將自己聽到的內容好好梳理一下,同時也需要緩衝一下太上皇離世對自己的影響。
臨近傍晚,所有的準備工作完成,朱莊附近的長纓軍大營中響起了隆隆的鼓聲,聚將鼓響起,營地中所有校官以上的軍官迅速向著中軍大帳集結。
聽到太上皇離世的訊息,長纓軍內所有的軍校的反應和郭戎如出一轍,整個軍帳都險些被掀翻。
緊接著,羅中文開始按照所梳理出的資訊對長纓軍離開長安之後,關中、長安、隴南、隴西、劍南的情況進行介紹。
“劉闢的反叛確實造成了巨大的危機,不僅使得我大唐天府之國不戰而落入敵人之手,更使得對方獲得了突襲關中最為可能的一個方向……”
“……大散關雖然失守……六千右衛將士……”
“……獲得了訊息之後,羽林軍的偵察兵第一時間出擊,太上皇定下……”
“……這一仗,太上皇和張取義將軍將指揮權交給了裴植……“
“……對方的數量確實眾多,但是長途行軍之下難免疲憊,……”
“……裴植這一仗打的非常聰明,充分利用陳倉道北端的地形,……”
“……喇叭形……兵力很難展開,再利用所攜帶的大量八牛弩,……,總之這一戰裴植……”
“此戰在裴植的直接指揮之下,羽林軍,斬首3萬,俘敵1萬有餘,並且焚燬了反唐聯軍所攜帶的大量軍械,輜重,迫使對方重新退回了陳倉道。”
“戰果雖然封侯,但是此戰羽林軍的損失也頗為嚴重,其中六個步兵營損失超過三千人,……按照出戰的比例來計算,損失超過四成,可謂元氣大傷。”
羅中文說的不緊不慢,然而蒙乾卻有些著急了,沒等羅中文說完,直接開始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