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正是!「

「劉總一直把自己當成了黃雀,他和王承宗、田季安在等待李愬帶著兩萬精銳來送死!」

「殊不知,所謂的黃雀只不過是在他自己的眼中而已,在我的眼裡,或者說在朝廷的眼裡,他們其實只是捕蟬的螳螂而已!」

「大兄?朝廷?」

眼前的陳宏志可是如今這片土地上的反唐急先鋒,陳宏志把自己和李唐的朝廷放在一起,給了元瑜一種非常不可思議的感覺。

「元瑜無需詫異,在這個角度上,我和李唐朝廷或者說李唐話事人的看法是一樣的,劉總、王承宗、田季安就是一群十足的蠢貨而已,還有那個淮西的吳少項,空有野心卻沒有半分膽量,反倒是平盧被李唐肢解之後,拿到了膠東的李師道是唯一一個有腦子的反賊。」

如果被點到名字的幾個人此刻在這裡,估計陳宏志會在第一時間被砍掉腦袋,不過此刻在這裡和陳宏志對坐的只有一個渤海國的國王大元瑜。

此刻,這位渤海國的第七代國君聽到陳宏志對幾位手握重兵的大唐節度使評價之後,整個人的思緒有盪漾。

「大兄,這……這……這李師道為何與眾不同呢?」

「呵呵,第一,李師道非常聰明,非常會保護自己,據我所知,一直到我從離開幽州的時候,李師道依舊沒有暴露自己隱藏的逆賊的身份。」

「至於這第二點,李師道也在等待,不過和劉總、王承宗、田季安他們坐失良機式的等待相比,李師道是在等待援兵的抵達,他想要藉助自己的援兵,成為最後的那隻麻雀!」

「什麼?」

李師古也相當麻雀,這相當麻雀的人也太多了一點,而且,現在的平盧不僅改了名字,實力也已經今非昔比……

「怎麼吃驚麼?」

「嗯……」

「其實,元瑜你不必吃驚,事實上,就算是劉總他們這些我看不上的傢伙也沒有把那些高句麗人當成什麼主力,他們只不過是一幫沒有膽量的蠢貨而已。」

「在李唐決定對外擴張的時候,而李師道憑藉自己在海船上的優勢,就是在所有的豪門大族之前開始向外開拓,據我所知他已經探索出了一條相對安全,相對穩定的航線。」

「而且,李師道在東瀛已經有了一定的根基,正是他派出的人員扇動之下,整個倭國在大唐的巨大壓力之下傾盡全力,組建起了一支十餘萬人的倭國大軍,準備先發制人進攻李唐。」

「東瀛人雖然身高不高,很多甚至剛剛到我大唐將士的胳膊,但是那些小矬子們卻異常的兇悍,戰陣之上卻是不弱。」

「只不過從東瀛到大唐中間並不是坦途,哪怕李師道有一支龐大的船隊,但是要將穿過茫茫的大海,將十幾萬來自東瀛的倭國兵馬運送到大唐的領地,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

….

「而半年的時間已經足夠一切發酵了!」

半年,元瑜感覺今天已經聽到陳宏志說了不止一次了,很顯然,半年的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節點。

「半年之後,就算再慢,就算再拖延,朝廷以禁軍為主的平叛大軍也定然已經攻入了河北,到時候戰事的進展程度,也許勢如破竹,也許相互焦灼,但是都不再重要,因為……」

「同樣是半年入夏之後,吐蕃人費盡心機從各地集中而來的兵馬也可以聚齊,到時候,至少30萬至少50萬吐蕃大軍將從數個方向壓向關中、劍南。」

「到時候,先有東北方向有三十萬河北軍以及二十萬遼東聯軍,西南、西北方向有五十萬吐蕃大軍,縱然李唐的太上皇李誦才智無雙,李唐的新編禁軍精銳無比

,又能如何?」

「縱然能抗住吐蕃人的進攻,可是李唐有限的禁軍將被徹底分割在東西兩條戰線上首尾不能相顧,更重要的是,維繫李唐存亡的禁軍被抽調之後,李唐的心臟地帶關中就徹底空虛了,到了那個時候,才是真正殺招所在!」

「河套的任迪簡可以從豐州南下,河中的董氏可以從……如果赤蘇仁謝能找到機會,吐蕃人也不是沒有側翼偷襲的機會!」

「到時候,無論哪一隻人馬得手,只要長安被偷襲,無論是否得手,都會對李唐造成毀滅性打擊,到時候李唐的土崩瓦解只在頃刻之間。」

「當然了,李師道所盯著的就是這個機會!當然,如果沒有人偷襲成功,就連這種危機李唐也能扛下來,李師道就會用他辛辛苦苦從東瀛運過來的倭國人調轉槍口,以李唐的膠東防禦使率軍平叛!」

看著在自己的講述之下已經徹底陷於呆滯的渤海國國君大元瑜,一直處於癲狂和興奮狀態的陳宏志會心一笑,終於徹底平靜了下來。

原本挺直的腰板似乎在一瞬間就塌了下來,整個人直接躺平,癱倒在了榻上,一邊休息,一邊靜靜的看著依舊處於呆滯狀態的渤海國國君。

大約過了整整一刻鐘的時間,看到眼前的元瑜漸漸的從震驚和呆滯的狀態下回神,陳宏志帶著滿臉的笑容平靜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