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三線裡的那座城(第1/2頁)
章節報錯
唐書晨還是給袁梁批了假,以袁梁現在的情況,就算袁梁不去上課,她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一個星期的時間她勉強還能頂得住壓力,再多恐怕學校就要對袁梁有意見了。
得到唐書晨的批准,袁梁管李建方借了兩萬塊錢,塞在揹包裡就直接趕往了火車站。
久違的綠皮車響著哐當哐當的聲音,袁梁躺在臥鋪上看著窗外漸漸消失的城市,心裡突然踏實下來。
前世儘管他在浦江生活了很多年,但是他對浦江還是沒有多少的歸屬感。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始終只有那個生他養他的地方,才讓袁梁有家的感覺。
所以前世的袁梁在離婚之後,義無反顧的放棄了好不容易在浦江打拼得來的一切,帶著孩子回到了老家。
重生而來,他對於這個時期的老家其實是模糊的。
父親下崗,等他暑假回去的時候,父親已經成了一名光榮的殺豬匠。
老二在他結婚之後足足等到三十好幾才成家,就是因為當時家裡的情況不允許。
記憶中老家的那個城市,每次回來就是一個大變樣。等他從浦江回到老家的時候,很多路都已經不熟悉了。
儘管上輩子沒混出什麼名堂,可自從回到老家之後,袁梁就沒有打算再出去過。
那座成長於大三線時間的城市,孕育著父母親人,能夠隔三差五約老表朋友喝一頓老酒,能夠有事沒事回家裡去幫年邁的母親挖挖地種種菜……
不管上輩子這輩子,他從來都不是一個有很大野心的人。
所以當那條路擺在他眼前的時候,袁梁猶豫了。
一夜的時間,第二天清早火車就在邵市的車站停了下來。
揹著包走下車,袁梁望著這座塵封在記憶裡的城市,突然感到親切了許多。
沒有後世精緻的工業化氣息,隨處可見的紅磚樓,高空中雜亂無章的電線,那一眼便能看得老遠的城市輪廓。
不過相同的是車站門口那些好似永不停息的小推車以及撲鼻而來的熟悉味道。
“老闆,來碗米粉,多放點辣椒,加個滷蛋!”
吭哧吭哧在車站門口吃了碗熟悉的米粉,袁梁才辣得面紅耳赤的離開了車站。
市裡離家也就二十多公里的路程,要不然父親也不會起早貪黑的騎著二八大槓就來城裡上班,所以袁梁並不著急,他得先去二中看看袁棟。
爺爺在給兄弟兩取名的時候,明顯沒有考慮周到。
他這個先蹦出來的叫袁梁,老二晚了一年蹦出來卻叫袁棟,導致少年時代老二沒少因為名字和他幹架。
雖然每次都是輸,可老二一次都沒服氣過。
來到二中,袁梁跟保安打了聲招呼,說是家裡讓給學生帶生活費,報上袁棟的班級就直接進了學校。
其實現在的學校裡,應該還有不少跟他同一屆然後留下補習的同學。
但因為關係算不上好,袁梁也就沒了敘舊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