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梁哪怕跟唐書晨說了,唐書晨都理解不了他對晶片領域未來的那種迷茫。

他是個外行,想去試試都沒有頭緒,舉目四顧之下根本無從下手。

可偏偏,那卻是個一旦失去先機就很難追回的領域。

告別唐書晨,袁梁去上了堂寡淡無味的專業課。

接下來的幾天,袁梁叫上幾個招來的同學把交大門口的店面簡單佈置了下,又和李建方跑了幾趟敏敦電話機公司,距離蓋茨訪華過去一週,袁梁和李建方在幾經周折之後,終於拿到了來自敏敦公司的第一批電話機。

電話機一共十臺,安裝的方式透過敏敦公司技術人員的指點之後,袁梁也覺得很簡單。

裝一臺電話機不復雜,在郵電已經覆蓋的地方開展,兼職的學生只要會佈線、接線裝機即可。而袁梁李建方則要做好進度的協調工作,讓人提前把安裝電話機的場地佈置好。

第一批十臺電話機率先落戶交大,因為學校也算是合作方之一,協調的工作做起來就相對輕鬆了許多。

在四五個兼職學生和敏敦公司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十臺電話機僅僅用了三天的功夫就裝完了。

不過袁梁與李建方的重心從來都不在交大,十臺投幣電話機加上學校原有的磁卡電話機,交大在公用電話方面已經飽和。

交大之外的需求才是盛世通訊需要盡力鋪開的,在浦東才剛剛開始發展的階段,閔行、徐匯、虹口這一片不僅是浦江的經濟中心,更是零零散散遍佈了浦江的十幾所大學。

袁梁打算先從行政單位開始,把投幣電話機逐漸往浦江的每一個角落蔓延。

然而協調工作也不是一路順風。

就比如說一些學校和醫院,前期的交涉工作怎麼做都做不通,他們還是習慣平時的磁卡電話機。

袁梁對此也沒有強求,作為郵電的代理運營商,盛世通訊始終處於弱勢的位置。

這些難啃的骨頭既然不好下嘴,就等市場慢慢飽和後留給郵電自己來啃。畢竟盛世通訊的定位,始終是不能搶了郵電在投幣電話機這個專案上的主導地位。

投幣電話機從三月底開始投入市場,一個月時間下來,盛世通訊就足足往外裝了一百臺左右。

交大兼職的學生,主要還是負責的還是後期的維護、取幣、存錢這些,每個人大概也就負責十幾臺的樣子,每週定期跑兩次。

電話機才裝了短短的一個月下,李建方就看到了投幣電話機的潛力。

袁梁之前的盈利預測沒有任何的水分,電話機的盈利達不到預期,主要還是因為大多數人此時還沒有養成用硬幣打電話的習慣。

儘管李建方為此也提了一些建議,比如說在電話機旁邊的商鋪放上一些硬幣方便隨時兌換之類,但卻收效甚微。

這得需要市場來慢慢養成人們的習慣。

為此,袁梁讓李建方去找報社,專門在一些報紙的小版面刊登了一些引導大眾習慣的文章。

“你會用硬幣打電話嗎?”

“出門的時候,多帶兩個硬幣有備無患。”

浦江的人們隨著這些新聞報道的鋪開,也漸漸的習慣了投幣打電話這樣一種方式。

“這錢真是好賺吶,雖然沒達到預期,但才一個多月就能看到盈利了,等裝機量再上升一些,投出去那兩百萬恐怕只要一兩個月就能回本了。”

交大門口的話機運營門店內,李建方看著四月份剛剛報上來的財務資料,一臉的興奮。

投幣電話機算上前期預充的話費,每臺的成本大概在三千出頭。

可才裝了一百臺電話機,盛世通訊每天的利潤就有將近五千左右。也就是說,每臺電話機平均下來每天就能夠帶來50塊的盈利。

難怪當初袁梁會說,只要一兩個月就能回本。

只要電話機的裝機量上升到一定的疏離,盛世通訊新的裝機業務漸漸就可以用盈利來覆蓋了。

“是我們進場的時間剛剛好,本來郵電就有在浦江推廣投幣電話機的打算,要不然去年他們也不會那麼急著把一部分投幣電話機投入市場。我們找上門去,正好給郵電提供了一個檢驗市場的平臺。如果我們經營許可時限不是兩年而是五年,恐怕郵電就不會輕易開放投幣電話機的運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