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你哥讓你明天回家吃飯(第1/2頁)
章節報錯
學院是通常不會拒絕學生的一些活動申請的,而類似袁梁這樣的創業活動又惠及到學校的學生,學院當然會支援。
儘管袁梁大一新生的身份和唐書晨新晉輔導員的身份沒有多大分量,學院對此還是很重視。
首先,學院不用付出什麼。
其次,袁梁要是做好了還可以將之當成學院的典範。
而當問題來到後勤管理處和學校的層面,則是要考慮整件事會不會給學校帶來其他的影響。
學校畢竟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不能給外人一種滿身銅臭的印象。
水木、燕大、交大這類的院校原則上還是很支援學生創業的。
再加上袁梁的後續方案,算是給學校吃了一顆大大的定心丸。
“這個方案,本質上就是代理了郵電部門投幣電話機的一部分業務。我的目的,更多的是透過這次的業務代理,讓部分參與到這次的話機運營中的同學,透過實際資料去了解市場的運營管理。”
“所以在這個代理的許可上,我們可以做出一定得讓步,一年,兩年,或者三年。只要能保障話機運營下去,甚至以後郵電要收回話機的運營,都在我們可以接受的範疇。”
這次合作的本質,是去郵電的口裡搶蛋糕。
不過在投幣電話機沒有經過市場考驗的初期,袁梁這番話無論對郵電還是學校,都有極大的煽動性。
校領導答應下來,並讓學校後勤管理處的張懷民負責跟進。
而當張懷民跟著袁梁跑了幾次郵電之後,郵電也逐漸的鬆口了。
“你的意思,你們的話機投放範圍,只是在各大院校周邊?”
袁梁點了點頭,“我們主要的安裝人員都是學生,跑太遠不太可能,況且現在投幣電話機的市場不確定,我們要是貿然鋪開,形成虧空運營,到時候就得不償失了。”
去年浦江在年末是有25臺投幣電話機進入市場,但初期的投幣電話機,卻很少有人光顧。
一個是因為想要打電話的人兜裡沒有硬幣。
另一個則是因為國內的中文尋呼機沒有完全的鋪開,人們對即時訊通的需求還沒有那麼大。
所以郵電放出去那25臺實驗機,根本沒有檢測出真正的市場潛力。
“這樣吧,你們先去把相關的材料拿來,到時候再開個會討論下。這事我們也要先和話機廠商那邊商量一下。”
所謂的話機廠商,其實就是浦江郵電一直在支援的敏敦話機公司。94年要說最氾濫的,除了尋呼機業務,就是每個省市都有的電話機廠了。
相比主管部門郵電,其實類似的公司更希望郵電放開市場讓其他公司進場運營。
到了這個地步,袁梁知道經營許可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了。
所以剛從郵電出來,袁梁就直接去了李建方的經營部。
“李哥你這裡的漢卡處理得都差不多了吧?”時間已經來到三月中下旬,距離蓋茨訪華也就兩天的時間了。
“差不多了,敏敦話機廠那邊我也去看過了,情況有些不太樂觀,如果我們經營許可辦不下來,光靠郵電的業務支援,他們的話機恐怕很難量產。”
李建方說的正是現在很多企業正面臨的問題。
敏敦話機廠引進臺省的技術,又和美帝合作,幾乎一下子掏空了家底。若不是背後有郵電的支援,恐怕早就支撐不下去了。
“初期我們的需求量不會太大,投幣電話機鋪開也需要一定的環境支援,照著我那個運營方案一步步來就行。”